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山地、岗阜、泡泽

第四节 山地、岗阜、泡泽



  一、山 地
  嫩江地区,东、北、西三面为小兴安岭环抱。成为小兴安岭西南连代升起的第三阶丘陵台地。嫩江农场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场区西南直连山林高地,分布着突形山地,为小兴安岭延伸到境内的余脉。



             石头山
  境内山地所占面积比较小而整齐成片,全部都是未开垦的荒山和幼小林地,山顶海拔最高388.9米。植被多以柞树、桦树、杨树为主的灌木林,并侵有干旱的苹本植物。由于历史久远,早年这里曾是一片荒原沃野,没有人烟。浩如烟海的原始山林中,有无数的飞禽走兽,素有“北大荒”之称。故境内山峰均为无名之荒。山野岭。建场后则根据山峰之形态、处地、方位、宝藏而命名,方民众著称。经过逐年开垦利用,人工清整、更新,在部分山地及山缓坡面植上了松树、杨树等,使荒山变为育林地。目前,天然林地占总面积的8%。
  场区丘陵岗地上峰的突形山峰有:大石山(又称石头山、崖山),在第一生产队西北侧约1公里处,海拔356.8米,因山中储藏丰富的钾长石而得名。山上生长着茂密的小柞树、山杨树、榛材和部分干旱草本植物。
  东 山
  (1)(北山)在第一生产队东北侧约0.6公里处,海拔371.1米,山南坡为墓地,坡下为第二劳改大队旧址。山中储藏钾长石,山上生长榛材和部分干旱草本植物。
  (2)在第一生产队东北1.1公里处,海拔377.8米,山南曾建养鹿点和种植人参,山中储藏钾长石,山上生长茂密的柞树、杨树、榛材和部分干旱草本植物。
  (3)在第一生产队东北侧1.2公里处,海拔359.9米,山中储藏钾长石,山上生长茂密的小柞树,曾放养过柞蚕。
  (4)在第一生产队北2.1公里处,海拔356.1米,山中储藏丰富的钾长石,山上生长小柞树和榛材。
  西 山
  (1)在第二生产队西侧约4.1公里处,海拔388.9米,是境内最高山峰,因位于场部最西端而得名(林业站以西82年划出)。山上植皮主要以柞、桦、杨树为主并侵有榛材棵和部分干旱草本植物。
  (2)在第二生产队西侧2.8公里处,海拔高度373.2米,生长着柞、杨树和榛材。
  (3)在第二生产队西北侧2.9公里处,海拔374.0米,山上生。长着柞、杨树。
  (4)在第二生产队东南侧2.85公里处-,两山相连、;峰顶各为海拔357.5米、359.4米。东南走向,长约3.65公里,生长着柞、杨、松树。
  (5)在第二生产队东南侧3.9公里处,海拔366.0米,山上生长柞、杨、松树。
  (6)在第二生产队东南侧4.43公里处,海拔368.2米,生长柞、杨、松树。
  南山
  (1)在第六生产队以南2.1公里处,海拔360.8米。因位于场部西南侧,为81674部队农场借用地(又称南山部队)而得名。山上生长柞、杨、松树。
  (2)在第六生产队南侧1.8公里处,海拔357.8米,生长柞、杨、松树。
  (4)在第六生产队西南侧l.1公里处,海拔361,4米,生长着柞、杨、松树。
  (5)在第六生产队西南1.3公里处,海拔362.0米,生长柞、、杨、松树。
  (6)在第六生产队西南1.7公里处,海拔363.9米,生长柞、杨、松树。
  (7)在第六生产队西南侧3.1公里处,海拔370.4米,生长柞、杨、松树。
  (8)在第六生产队西南侧2.4公里处,海拔366.0米,生长柞、杨、松树。
  (9)在第六生产队东北侧1.6公里处,海拔350.8米,上生长松树、柞树。
  场区,老虎沟以南为多山区(原三岗农场山区)。山峰多以处地为名,植物以柞、杨、桦、椴树为主,后经清伐并逐年植上松树。
  十一队山地
  (1)在第十一生产队东南侧2.77公里处,海拔337.9米。
  (2)在第十一生产队南侧1.95公里处,海拔360.2米。
  (3)在第十一生产队南侧0.35公里处,海拔362,6米。
  (4)在第十一生产队南侧3.1公里处,海拔360.8米。
  十二队山地
  (1)在第十二生产队西南侧1.3公里处,海拔352.6米。
  (2)在第十二生产队南侧1.15公里处,海拔365.4米。
  十三队山地
  (1)在第十三生产队南侧1.55公里处,海拔364.1米。
  (2)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南侧1.45公里处,海拔3白3.4米。
  (3)在第十三生产队西南侧0.65公里处,海拔370.2米。
  (4)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北侧1.6公里处,海拔372.9米。
  (5)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北侧2.457公里处,海拔373.0米。
  (6)在第十三生产队北侧3公里处,海拔362.0米。
  (7)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北侧4公里处,海拔367.6米。
  (8)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北侧3.3公里处,海拔375.1米。
  (9)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北侧3.55公里处,海拔375.1米。
  (10)在第十三生产队东北侧4.7公里处,海拔362.6米。
  十五队山地
  (1)在第十五生产队西北0.1公里处,海拔365.7米。
  (2)在第十五生产队北侧0.28公里处,海拔366.1米。
  十六队山地
  (1)在第十六生产队西北0.8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73.9米。
  (2)在第十六生产队西北侧0.9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70.5米。
  (3)在第十六生产队西侧0.87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67.6米。
  (4)在第十六生产队西南侧约0.6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67.6米。
  (5)在第十六生产队西南侧1.20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69.1米。
  (6)在第十六生产队西南侧约1.25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76.子米。
  十七队山地
  (1)在第十七生产队西侧约0.35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66.0米。
  (2)在第十七生产队西南侧约0;94公里处,海拔高度为365.8米。
  二、岗 阜
  嫩江农场所在位置,属于洪积世以后,由于小兴安岭的崛起,掩断田垒式上升,在小兴安岭的两侧产生了新的裂罅系统。场区地处小兴安岭山脉西南麓,为小兴安岭山脉左侧连代升起的第二阶丘陵台地。场区系由西南较高而陡削向东北渐低而缓平的五条丘陵大岗所组成的山前岗阜状平原。平原中间发育有广阔平坦的宽沟,致使平原形成一系列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岗阜状垄岗。虽然受沟谷切割,但岗阜顶部宽阔平缓,呈微波状起伏,岗形平圆,面积较大,最大波长可达五公里之多,最大坡度达7度以上。在大岗西侧的坡地上,分布有无数条垂直于大岗的浅沟,将完整的丘陵大岗切割成许多小型沟谷。
  十二井字岗:自西南向东北纵横14公里,宽3—4公里,在第一生产队和第二生产队境内,在场地图中呈凹字形,北部为第一生产队用地,南部为第二生产队用地,中间为1982年划出的四十里河用地。岗形陡削,土质以棕壤土为多。
  大梁子岗:原称杨家岗,由大杨家岗和小杨家岗组合而成,从何家大泡子桥(场部大桥)至第四生产队小桥处为小杨家岗,从第四生产队小桥处到老虎沟桥处为大杨家岗。因为是境内最大一道山梁漫岗,故称大梁子岗。自西南向东北纵横21公里,宽5—6公里,岗上分布有第三至第九生产队及筑路队和81672部队农场占地,岗面平坦,土质肥沃,盛产麦豆。
  古里岗:由大古里岗和小古里岗组合而成。从老虎沟桥至第十一生产队小桥间的第一道小岗为小古里岗,第二道大岗为大古里岗。自西南向东北纵横22公里,宽3—4公里,岗上分布有第十八至第二十生产队和第十一至第十三生产队。岗面东北部较平坦,土质肥沃,盛产麦豆,由第十二生产队以南至第十三生产队,岗面陡削,并有部分山林分布,生长着柞、桦、杨树。
  半截岗:自西南向东北纵横23公里,以龙嫩公路为界,分成南北两半截,南半截岗面起伏不平,为山林侵入,生长着柞、桦、杨树等,靠小岔八气沟沿岸仅有少数零星耕地分布,北半截岗面平坦,土质肥沃,盛产麦豆。岗宽3.8—4公里,自第十一生产队小桥处至第十生产队小桥处,中间(由砖厂处)被下气沟支流分为两个半截岗,故名半截岗。岗上分布有第二十一、二十二、十生产队和砖厂用地。
  本部岗:自西南向东北岗长20公里,被小岔八气沟的两条分支所夹,平面呈△形,岗腰最宽为6公里逐向两端变窄为2公里,岗上分布有第十四至第十七生产队,岗面较平坦,土质肥沃,盛产麦豆。
  三、泡  泽
  地区、地貌复杂。境内自然泡泽主要分布在科洛河沿岸及各支流中间所积有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水泡共十余处。其水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和地下水,水泡子周围遍布塔头,水草丰盛。较大的泡。泽主要有:
  何大泡子:原称何家大泡子。位于何家大泡子沟中部,旧有公路大桥和现场部大桥两桥之间,是场内最大的泡泽,故尔整条沟被称为何大泡子。南北宽80米,东西长1公里,正常储水时最深处达 5米左右,1983年在旧公路桥建堤坝,筹建人工湖,后因危及公路,而破坝放水。
  一里泡子:位于第九生产队北部1.5公里处,科洛河沿岸。南:北宽50米,东西长1华里,故称为一里泡子。水面面积15亩,正常储水时,最深处达3米左右。1983年四分场曾改建为养鱼池,后因体制改变而弃之。
  二截河:位于第九生产队东部2.5公里处,原系两股自然贯通的小河泡。1983年,为扩大耕地面积,控制河水漫溢,四分场后勤队在两股河叉筑坝截流,故而得名二截河。由于治理得当,河畔耕地都能得到正常的种植和耕作。
  老虎沟泡泽:位于老虎沟水线中下游,系两处自然泡子相互连通,为老虎沟支流中最大的泡泽。
  七分场泡泽:位于第十生产队(原七分场场部)两桥之间。丰水期由多处自然泡子和水湿沼泽地汇集成大面积水面,泡泽中水草丰盛,苇芦丛生。曾一度利用种植过水稻。
  十三水库:位于第十三生产队(原十三分场)东南,小岔八气沟水线中上游,有两处较大的泡子由水线连通,曾三次筑坝兴建水库,故留名为十三水库,大坝多次被洪水冲毁,现废弃为较大的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