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一、营造农田防护林
  嫩江农场耕地坡度一般为1°—3°,在遇大暴雨地块被冲刷成沟,风蚀严重,尤其农场东部是无林区(原四、六分场),缺少自然防护林,水上流失较为严重。农防林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防风灾、水土流失,调节耕地局部小气侯。同时,林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作用。据九三科研所调查:1958—1960年3年调查平均增产16.3—22.6%,1963年调查增产 8.5%,19八年调查增产33.10%。
               林带对于小麦产量影响调查表
                                 表16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于1955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将原来顺坡垄向变为横坡垄向,以减少雨水冲刷。林带布局是以风灾设防,参照不同地形与风害流向成45°角,五十年代林网化采取大网络宽林带,属于乔灌结合的密集型结构。因占地面积大,防风效果差,六十年代进行了改进,由原来500一600米间距改为200一300米,带宽由30米改为9米。七十年代进一步改造为小、窄、良的小网格形式,八十年代实行大行距林带,主要考虑·今后便于机械化管理。林带植3行,株行距为1×3m。栽种树种:五十、七十年代为中东杨,由于易产生“破肚子”,八十年代改为落叶松。1987年全场实现了林网化。截止1989年末,。全场已有农防林14,564亩。
  二、农田道路建设
  农田道路是向田间运送种子、肥料和向外运粮的通道,是田间运输的动脉。从1955年建场开垦耕地以来,历年都进行了农田道路建设,铺设涵管,平整道路,垫实路基,常年维护,麦收前重点修复。经过30多年的建设,全场各个地号均有了农田道路,道路已基本成形,为农田运输、机械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