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近年来农业增产原因分析
第九节 近年来农业增产原因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提高,尤其是近10年粮豆平均亩产达275.7斤,较前24年粮豆平均亩产170。4斤增产61.8%。总结近年来农业增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使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全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总结我场农业丰收经验,正确认识自然规律,认识到农场必须以种植业为主,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全场干部职工发扬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合力,克服困难,为夺取农业丰收勤奋工作。
二、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农场加强了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知识,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形成了耕作与轮作制,逐年向轮作、耕作、种子、施肥、植保的五制配套的农艺流程方向进展,使各项常规措施能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法律化。认识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
三、强化了标准化作业
在农业生产上,提出了向标准化作业要粮,向标准化作业要效益,在种、管、收三大环节上严格执行标准,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1、田间作业标准化
坚持田间作业标准化,首先提高人们对标准化作业的认识,为了准确掌握标准化作业的内容,明确实现标准化作业的方向,每年举办了生产队长培训班。其次,提高各种农机具的检修质量,使之保证作业质量。农场生产科制定了各项作业标准,生产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贯彻实施,由生产科检查验收,对执行标准好的生产队进行奖励,对执行差的单位进行罚款处理。在种管收几个关键环节及时地召开定标会,使各生产队能够按照高标准进行各项作业。
2、非田间作业标准化
在种子工作上,严把质量关,对于不符合留种条件的不允许做种,对种子的清选、拌药等其他处理都有严格要求,做到种肥清洁,粒大小均匀,氮磷比例及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密度等严格按要求执行。实行定量灌袋,误差不超过±2%,播种时对种子肥料实行往复核对,地号结清。
四、增施化肥,改进施肥方法
随着种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化肥投入,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也不断提高。在施肥方法上有新的改进,氮磷比例进行了调整,以趋向更合理,化肥施入改为深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利用叶面追肥,使作物早熟高产。
五、引进优良品种
农场不断从克山、黑河农科所等地引入纯度高、性状稳定的早熟、高产、质佳、抗灾、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生产科负责安排好这些好、少、新品种的试验、试繁和推广工作,确定具有使用价值的品种,再向生产上推广应用,如推广应用了小麦品种克79—369、克80—179,大豆品种黑河5号,这些品种增产幅度较大,收到了显著效益。
六、不断应用新技术
夺取农作物高产稳产,必须推广应用新技术,我场每年都推广应用一些新技术,如小麦喷施稀土,小麦拌棍际固氮菌、增产菌,小麦深施肥,大豆喷施氮酸二氢钾,大豆旱田化学灭草综合技术研究,大豆双条播,大量精量点播等,应用这些新技术后,使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七、坚持培肥地力
由于土地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为了解决这个严重问题,农场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培肥地力工作》的文件,规定每年从生产队提取培肥地力款,每亩2元,用于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每4—5年培肥地力一次,并做到多培多返,少培少返,不培不返。充分调动了生产队养地的积极性,加强了养地工作。
八、增加农业投入
为获得作物的高产稳产,必须增强农业后劲,增加农业投入,近年我场在农业上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投资,建成了粮食处理中心,缓解了生产队麦收期间晒场压力,实现丰产丰收,并提高了粮食交售等级。农机具的购入和更新,为农机作业标准化提供了可靠保证。重视了种子工作,同克山、黑河农科所加强业务联系和技术交流,共同鉴定小麦品种,并成立大豆联合体,去海南岛繁殖新品种,以加快良种的推广进程和良种的更新换代工作。植物保护上大量采用新技术,运用飞机航化作业等。虽然耗资较大,但为抗灾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获得了可邓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