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疫病防治 一、兽医工作
1955年,由国家学校分配来场4名兽医,嫩江农场有陈兆春、刘治富,三岗农场有苏永昌、张德运,组建了兽医所,兽医工作由生产科领导。1959年两场合并,设10个分场,均配备了兽医。1960年,兽医工作由畜牧科领导。1964年,13了分场全部设有兽医所,并配备了专业兽医。1978年陈兆春任兽医院院长,同时,充实了技术力量。1974年,下设24个兽医所,配备专业兽医和防疫员46名,此时期,农场兽医专业队伍较稳定,素质较高。业务工作在兽医院的领导组织下,每年都进行各种畜禽的防疫、检疫、兽医工作评比,并定期组织兽医人员学习,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畜牧兽医学习班从1968年开办,直至1987年,为农场培养了大批兽医技术人才。
马鼻疽病捡疫、培养健康驹统计表
1980年以来,建立健全了兽医工作的各种组织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总场设畜牧科,下设兽医院,6个分场均设1名专职畜牧技术员,各连队均设兽医所,并配备了专业兽医人员。管理体系健全,进行了大量工作,使农场畜牧业有了大发展。农场兽医工作在九三局评比中名列前茅,兽医院历年均被评为场、局先进单位,并被评为总局先进工作单位,多次获嘉奖。1983年7月,总局在嫩江农场召开了兽医工作现场会,农场兽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全体与会者的一致赞扬。1985年,各连队成立了家庭兽医所,一切费用自理,一部分兽医技术人员外流,给农场兽医工作造成很大损失。
二、疫病工作
在防畜禽疫病上,坚决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采取自繁自养,加强防疫,严把十关(入场关、消毒关、防疫关、检疫关、驱虫关、灭癞关、产仔关、断乳关、长势关、入冬关)。1989年,达到了总局规定的“五消灭、四控制、三摸清”要求,其中猪瘟、鸡瘟、猪丹毒、马三号病、猪五号病已经连续19年控制发生。
五消灭:猪瘟、猪肺疫、鸡新城疫、牛羊疥癣、马鼻疽。
四控制:猪丹毒、马三号病、猪气喘病、牛羊布病。
三摸清:奶牛白血病、猪弓形体、猪痢疾。
三、牲畜疫情
猪的疫情:
猪瘟:1959年发生猪瘟疫情,波及面大,死亡率高,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疫苗不足,完全自己制做(猪瘟免化弱毒疫苗),并将健康猪与病猪分群,隔离饲养。坚持每年两次疫苗接种,到1968年基本控制,再无发生。
猪肺疫:
发生年代1962年,控制年代1968年。
1977年在直属畜牧队等l0个单位发生此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发病头数520头,死亡头数395头,治愈头数125头。发生原因是在防疫制度、防疫注射上还有漏洞,工作没做到家,一旦发生疫情后控制封锁的不严,调动种猪是扩大传染的媒介。在以后的年份里,肺疫都有散在的流行,但没有大批发生过。
仔猪付伤寒:
发生年代1962年,控制年代1974年。
1977年三分场三队发生此疫情,以后扩大到3个队。发病268头,治愈165头,死亡103头,在以后的几年中均有发生,1980年后再没发生过。
猪丹毒:
发生年代1962年,控制年代1998年。
1988年水利队从外购的猪中,有一家4头均发病,全部死亡。
猪气喘病:
气喘病在1980年以前,各队公养猪群里几年都存在,尤其是架子猪发病率高,后来更换了猪群才得以控制。
猪蛔虫、猪串虫:
猪蛔虫已蔓延到各生产队,虽然年年驱虫(春、秋二次),仍杜绝不了。病源主要是环境感染,生、干饲和缺乏一个良好卫生条件所引起的,对仔猪感染率接近100%。
猪串虫:1960年发生此疾,后来采取扑杀、深埋、焚烧、注意公共卫生等各种预防措施,1962年基本杜绝。
羊的病情:
羊瘟:
1982年11月,二分场三队(现第四生产队)发生羊瘟疫情,感染绵羊29只,死亡羊18只。对健康羊进行紧急接种,病羊对症治疗,控制了疫情发展,1988年以后再没有发生过。
羊布病:
1975年在检疫的羊群中,发现5%的羊患有布氏杆菌病,经过年年检疫,检出扑杀,到1978年基本根除。
马的疫情:
马鼻疽:
1956年农场从购入的马群中,检出阳性鼻疽马。两场合并后,对马群进行了调查,将健马和病马分群、隔离,并把好“三关” (防疫关、开鼻马治疗关、幼驹培养关),对健康马一年两次检疫,检出就调入鼻疽关。长年对开鼻马进行治疗,治愈率达87%。到1980年阳性鼻疽马消除,培养369匹健康幼驹。
马传贫:
1962年从蒙古人民共和国输入的马群中,检出传染性贫血病马4匹,分别在两个疫区:原五分场二队(现第十七生产队),原六分场四队(现二十一队),并及时封锁。1966年重点提出防治此病的3条规划,采取积极外防,严格封锁,坚持检疫,搞好内查,检出扑杀,深埋焚烧。经过4年努力,1970年分别拔掉两个疫点,解除封锁,全场变成了传染性贫血的清净区。
牛布病:
各牛群都有散发,检出之后经过1975年和1981年两次扑杀,现基本控制。
从1976年至1988年揭发出此病的牛193头。
幼畜白肌病:
我场是较严重的贫硒地区,因此是常年发病区。
从1959年开始应用亚硒酸钠,作试验性防治效果良好。1962年全场普遍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预防治疗幼畜白肌病,并形成制度,到1978年已不再发生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