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苗圃

第五章 林业

第三节 苗圃


  
  1957年秋,原三岗农场成立为一个临时苗圃(位于现第十生产队北侧),面积为1公顷。主要繁殖插条育苗,插条的来源是在嫩江县街道两侧杨树上修剪下来的枝条,另又到新胜第农村剪取杨树枝条,1958年春扦插3亩,同年秋上级给临时苗圃调拨5,000斤树种,包括9个品种:水曲柳、花曲柳、山丁子、果松、核桃秋、萘条、糠椴、子椴、白杨。此时临时苗圃共有l0个树种(包括杨树入上级要求建三岗中心苗圃),于1959年建成三岗中心苗圃(位于现第十生产队东侧),面积为了公顷,打井2眼,以保证苗木用水。1959年春播种了苗木,苗木生长良好,基本达到苗全、苗壮。由一个专业劳改中队负责管理,设队长、技术员各1人。
  1955年,原嫩江农场总场菜园队建成苗圃一处,面积为1公顷。1959年两场合并后,三岗中心苗圃转移到场部苗圃,成立嫩江农场中心苗圃,原三岗苗圃交分场管理。1967年,中心苗圃面积缩小,各分场成立了林业班,进行临时杨树插条育苗,自育苗自造林。1974年成立林业站后,中心苗圃归其管理,并将西山86垧地划归林业站,建西山苗圃,当年进行杨树新品种繁育、白皮柳、落叶松繁育,面积为90亩。1976年,西山苗圃移至场部西侧,苗圃规划三区轮作120亩,大苗区60亩,由水塔供水,建了两个晒水池,当年20亩松树播种需水时,水塔供不上水,即雇车从何大泡拉水浇灌苗圃。1977年,繁育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鱼鳞松,购置了喷灌机和两级提水管道设备,并使用了化学药剂灭草,基本达到了苗圃三化(管道化、机械化、化学化)。1976年至1987年,每年亩产苗量100—150万株,自给有余,并支援了外场苗木5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