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果园
第四节 果园
1956年春,有一台拉果树苗的汽车,路经农场在食堂就餐时,总场菜园队长刘继旺向其要了几株树苗,在菜园队定植,又从山上移来野生山丁子树。当年嫁接成功。1960年,建成果园60亩,原三岗苗圃和总场苗圃种植了10亩山丁子树。作为果树嫁接的砧木,从外地采些接穗(果树条),进行嫁接。当时栽种的果树品种有黄太平,黄海棠、大秋果、花红、奶果,铃铛果、玻璃果、大沙果,并栽种嫁接成功了李子树,主要品种有大红李、杏黄李,黄干核,鸡心李。1962年春,从大连、吉林公主岭购进苹果、黄太平树苗2000株,栽植在菜园队北侧的地里,翌年开春成活果树苗1,300株。
到1965年,全场共建成果园14处,其中总场1处,13个分场各1处,果树面积达1,320亩,总场果园面积540亩,每个分场果园面积60亩。果园繁育的果树苗除满足自用外,还支援了邻近社队一部分。
1966年至1969年为果园兴盛时期:产果全场自给有余。总场果园曾做过单株生产试验,六年生黄太平单株年产果达146斤,此时期每年秋后各家的水果均能吃一冬到来春。1971年由于10—15年周期性冷害,涝灾及管理不善,致使刚刚发展起来的果树全部死光,果园全部报废。
1987年,林业站开始进行葡萄嫁接试验,1989年,此项试验获得成功,并且经过防寒完全能够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