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1955年7月,由范玉民主办了1个代销店,这便是嫩江农场商店的雏形。1956年,嫩江农场供销社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营业员2人,年销售额1万元,利润500元,经营十几种日杂商品,顾客每天仅有几十人次。1955年至1967年为联社时期,1967年营业面积已达544平方米,营业员已增加到51人。1969年,由于大批下乡知识青年进场,职工购买力随之提高,营业面积扩大到2,150平方米,经营商品品种已达到4,100余种。1970年,十三分店、十二分店、五分店相继成立,至此,嫩江农场供销社下设7个分店,分布于二、四、六、七、八、九、十分场,担负着全场近2万人的生活资料的供销任务。分场供销社的成立,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生活,使全场商品销售网点基本形成,商业职工总人数达67人,其中1969年以后新采用和调入的职工占总人数的3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购买力大幅度提高,为此,在各分场、生产队均成立了供销社,全场商品销售网点全面形成。1978年,嫩江农场供销社改称嫩江农场商店。由于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商店的销售额大为增加,由1956年建店时的1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14.8万元,利润也由500元增加到67,000元。1981年,由于场直人口的增加,成立了嫩江农场二商店(设前屯区),商店陆续购进了大批高档商品,如大批高级毛料、高档服装、呢料、家用电器、手表、挂钟、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等。1982年,售出高档商品洗衣机400台,电视机200台,录音机50台,电冰箱1台,高档商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1984年3月2日,撤销了嫩江农场二商店,同年5月成立了嫩江农场食品商店。自1980年起,为了拓宽商品销售渠道增加商业收入,活跃农场商品市场,加强物资交流,方便职工生活,先后举办了4届商品展销会,总场商店和各分场商店多方组织货源,共计展出商品达2,000余种,展出商品的种类和销售额与届剧增,全场职工群众涌跃选购,累计销售额为37万元。在1986年的第四届商品展销会,共展出商品2,500余种,销售额达13万元。截止1989年,全场累计销售额为4597.6万元,累计利润120.02万元。随着职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场个体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全场的个体商业户逐年增加,由1984年的45户增加到1989年的80户。在商品流通中个体商业发挥着国营商业的有益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