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第四篇 政治

第一章 党政工作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一、两场初建时期(1955—1958年)
  1955年6月嫩江农场建场,侯凤岐率先遣队定点,当时有8名党员,经嫩江县委批准成立党小组,农场受省公安厅劳改局和嫩江县委双重领导。同年7月10日,由齐市省公安厅干校毕业的一部分干部分配到场,经嫩江县委批准,嫩江农场成立党支部,侯凤岐任支部书记,并临时组织了各行政领导小组。7月12日,嫩江农场启用“黑龙江省地方国营嫩江农场”及其对内名称“黑龙江省第廿一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公章。7月25日,黄永生等率山东济南市及临沂、泰安、德州等专区的部分干部和其他人员抵达嫩江县,27日后陆续到达嫩江农场。7月下旬由鹤立河农场调入的l0台匈牙利一55型拖拉机和部分机务人员到嫩江农场,并开始进行开荒作业。
  1955年9月中旬,黄永生等调三岗农场筹备建场,年内进行场间初步调整,选定了场址及内、外干路,第一、二、五作业站铺点,总场暂设第一作业站,9月22日,三岗农场启用“黑龙江省地方国营三岗农场”及其对内名称“黑龙江省第廿七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公章。9月23日,省公安厅任命侯凤岐为嫩江农场付场长,黄永生为三岗农场付场长。10月,嫩江农场总场一部分及第一、二、三作业站房建基本完工,总场行政机构由小组改建“七科一室”。 10月26日,嫩江农场成立党总支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共有了7名党员,下设4个党支部,侯凤岐任党总支书记。
  1956年6月,三岗农场第一、二、五作业站成立,同时铺建三、四、六作业站,年内三岗农场第四、六作业站建成,嫩江农场第四、五作业站建成。9月,三岗农场场部由第一作业站迁至第五作业站。9月26日,嫩江地区劳改工作分局在嫩江县成立,两场均归其管辖,同年10月,三岗农场成立党总支委员会,张希英任党总支书记。12月,省公安厅任命侯凤岐为嫩江农场场长,侯清亮、孙其凯为付场长,张希英为三岗农场场长,冯国坤、杨新民为付场长。1956年3月以前,政工科设科长1人,干事1人。随着农场的发展,干部的增加和作业站的扩大,政工人员亦随之有所增加,到1956年8月,政工科设副科长1人,组织干事1人,干部干事1人,宣传干事2人,农工统计1人,其他干部3人,政工科共有9名工作人员,作业站设有3名政工干事。1956年8月,李太斌任政工科付科长,1957年3月,陈克任政工科科长。
  1957年,成立了党委办公室,配备了3名专职干部,秘书杨福爱,组织委员权成郁,宣传委员于海川,划分了业务范围,初步建立了工作制度,开展了党的各项工作,改场长负责制为党委领导下分工负责制。10月31日,两场肃反审干运动经过组织准备、材料调查、思想发动专案审查、复查等阶段基本结束,共查出反革命分子两名,弄清25名同志的政治历史问题。11月15日,两场整风运动开始,成立了整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委农村工作部农场整风工作组进驻来场,协助农场整风。1958年4月,在整风运动中,两场精减机构,下放干部,嫩江农场先后五批下放干部计94名,三岗农场下放干部95名。同时,两场场部机关撤销了原有科室,成立了党委办公室,场长办公室和管教办公室,负责处理全场工作。1958年7月,三岗农场成立党委,张希英任党委书记。同年12月末,两场整风运动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整改和反右斗争等阶段基本结束。在省委整风工作组的直接协助下,嫩江农场在反右斗争中共批判了7名右派分子和6名中右分子,三岗农场批判了3名右派分子和1名中右,后经县委复查,3名右派定为中右。
  二、两场合并劳改农场时期(1959—1969年)
  1959年1月,嫩江农场、三岗农场合并,统称嫩江农场,设立党委办公室和场长办公室,总场恢复科室建制,设管教科、生产科、计财科、就业科等机构,下设十个分场,原三岗农场场部为七分场。1960年4月中旬,嫩江农场被评为省政法群英会的先进集体。11月15日,精减机构,机关原12个科室合并为7个。1961年11月18日,省委组织任命孟晓为党委书记,王维新任场长。
  1962年5月上旬,农场恢复由省公安厅劳改局管辖。10月,劳改单位恢复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制度。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孟晓任支队党委书记、政委,辛德生任党委付书记、付政委,王维新任支队长,孙其凯任付支队长,支队所属各大队(分场)设正付教导员和正付大队长,支队成立政治处。1963年2月,农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支队长、政委分工负责制,机关机构调整为十个科室。
  1964年2月18日,成立社教运动办公室,全场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习贯彻中央“双十条”。4月,十二分场建点,十二分场原西山中队扩建为十一分场。1965年4月,十三分场建点。1965年春,在全场干部中开展整纪整风运动。7月,沈秀春任政治处付主任。付科级干事马国良负责宣传,付科级干事姚克明负责人事,付科级干事吕贵发负责组织和监察工作,1966年9月,侯振林任政治处付主任。同年社教工作队进驻农场各单位,年底工作队陆续撤出农场。
  1967年2月,场部机关“前卫造反团”与“红色联合造反团”合并组成“联合造反总部”,先后发起“火烧政治处”和“清理公安局”运动,3月,农场实行军事管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嫩江农场军事管制小组进场,组长黄士德,总场临时组成运动、改造、生产三个小组负责全场工作。1968年5月31日,嫩江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经省公安厅军管会批复由25名委员组成,黄土德任主任,张治国、孔孝先、范希有、王桂民任付主任,革委会下设政工组、管教组、生产组、秘书组和人武组,马国良任政工组付组长。
  三、国营农场时期(1969—1989年)
  1969年初,农场划归省国营农场管理局黑河分局管辖,当年在押犯人内迁改为国营农场,同时,齐、哈、津、沪大批知识青年来场。1971年10月恢复政治处,沈秀春任付主任。1972年5月,上级批准由朱文熹等五人组成中共嫩江农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负责全场整党工作,核心小组组长朱文熹。6月,全场55个基层党支部相继恢复,全场拥有449名党员,开始筹备党代会工作。1973年4月,进行机构调整,由原来13个分场合并为6个分场,各分场设立党总支委员会,并开始分连建点。10月,沈秀春任政治处付主任兼宣传科科长,马国良任组织科科长,范玉勤、孙录任组织科付科长。1976年4月15日,农场划归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管辖。1979年7月,撤销农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场长负责制。11月,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组织科配合落实政策办公室,认真复查和处理了文革以前和文革以来遗留下来的大量冤假错案问题,落实了政策,进行平反。改正错划右派3人,中右8人,落实了党对知识分子政策。
  1980年4月撤销政治处,组织科改为党委组织部。1983年2月,朱勉任场长,周长荣任党委付书记,赵守祥任组织部长。1984年1月,詹恒阁任组织部副部长。1984年9月,将原来六个分场合并为三个管理区,均设党总支,全场统编为22个生产队,各生产队设党支部。1984年9月15日,嫩江农场恢复劳改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司法厅劳改局管辖。称为“黑龙江省嫩江劳动改造管教支队”。1985年1月,经省劳改局党委批准吴振兴任党委书记、政委,吕荣斌任支队长,贺坤林任党委付书记、付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85年底,经省委批准撤销劳改农场,重新划归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管辖。1986年2月,郭清江任农场党委书记,恢复党委组织部。11月,姚维勇任组织部副部长,1987年11月升任组织部长。1987年3月,陈若谷任党委书记,王长富任场长。1986年撤销三个管理区,改称三个分场(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均设党总支委员会。1987年撤销三个分场,总场、生产队两级核算。1988年11月,姜彦任党委付书记,1989年3月,詹恒阁任组织部长。1989年,党委下属1个党总支(机关)和58个党支部,全场共有党员530名。
           黑龙江省第二十一管教队一九六五年行政机构



               一九八九年管教组织机构



               历届党政领导人更选表



               历届党政领导人更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