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干部工作

第五节 干部工作


   
  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实实党的路线重要组织保证。历届党委对干部的选拔任用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为农场培养一支立场坚定,革命事业心强,政治力量较为雄厚的干部队伍。
  一、干部的选拔、培训与考核、管理工作
  在党委领导下,干部的选拔、培训与考核、管理工作由党委组织部负责。1976年以前选拔干部均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1983年以前队级以下干部由组织部考核,报党委直接任免,副科级以上干部需由上级党委任免,场党委只有建议权。84年底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后,场党委可以直接任免科级干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场党委自1965年至1989年,按选拔干部的条件,先后培养出科级干部174名,场处级干部20名。
  干部培训是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农场党委对干部培训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从1980年以来干部培训工作发展较快,从1980年起至1989年止,10年间,我们采取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等方式,共培训干部386人。其中在各类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脱产进修代培95人,占干部培训总数的24.6%;在职函授258人,占干部培训总数的66,8%;业余大学函授33人,占干部培训总数的8.5%。党政干部自学考试大专毕业2人,短期轮训,场处级6人,获得书记、场长合格证书。场办工业厂长培训3人,获得合格证书。办书记、队长短期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400多人次。
  农场党委采取广开门路、多渠道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一是进行文化培训,补好初、高中文化课;二是脱产选送到大中专院校进修、代培,对干部进行专业培训;三是在职函授,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四是不脱产的函大、自学考试等途径,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五是和高等院校挂钩,集资办学,加快干部培训的步伐;六是农场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
  根据1980年统计,全场共有干部622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人,占干部总数3.8%,中专文化程度的67人,占干部总数10.8%。1989年全场观有45岁以下干部582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8人,占13.4。中专文化程度的85人,占14.6%。
  1980年场级干部7人,没有一名大专毕业生,经过干部培训,1989年现有场级干部l0人,7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场处级干部总数70%。
  1980年科级干部71人,具有大专学历2人,占科级干部总数2.8%,到1989年科级干部7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科级干部总数10.5%,中专文化程度的,1980年仅有4人,到1989年科级干部达到中专文化程度的23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30.2%
  中小学教师、卫生技术人员、财会人员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通过培训,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1980年起至1989年止,全场干部培训总投资为455万元。
  干部考核由党委组织部负责,根据干部德、能、勤、绩4个方面,采取群众座谈会、民意测验、与被考核人谈话等形式,每年对正队级以上干部考核一次,建立干部考核档案,做为干部奖励晋级、提拔任用的依据。
  在干部管理中,党委自1986年以来,主要抓了干部管理各项规定,加强了干部管理制度建设。
  (一)各生产队、场直各单位、机关科室定编定员,按干部指数配备领导于部和工作人员。贯彻“精减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的原则。
  (二)建立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对正队级以上干部每年由组织部负责考核一次,建立干部考核档案。
  (三)配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走群众路线。搞好民意测验、民主推荐、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干部的制度。
  (四)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提拔干部程序,坚持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核、党委集体审批的原则。
  (五)严格禁止擅自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和增加领导干部数。单位机构升格、增加领导干部指数严格执行审批手续。
  (六)规定干部调配制度,严明干部管理工作的纪律。
  (七)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
  (八)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
  (九)建立了干部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
  (十)实行干部任期岗位责任制和聘用干部制度。
  由于实行上述10条规定,贯彻了中共中央“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变化
  建场初期,我场干部队伍的特点是:转业和公安干部多,地方干部少;老干部多,青年干部少;工农出身干部多,知识分子少,是一支立场坚定,革命事业心强,政治力量较为雄厚的劳改干部队伍。
  1962年,全场371名干部中,共产党员223名,占全场干部总数的60.1%。从干部的成份上看,部队转业干部占53%,从各地调入公安干部占20%,从企事业和学校分配来的占27%。干部文化程度 30%相当于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干部队伍经过历次政治运动也发生过多次变化。
  1958年4月,在整风运动中,两场精减机构下放干部,嫩江农场先后分5批下放干部94名,三岗农场下放干部95名,两场共精减下放干部189人。同年底,两场整风运动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整改和反右斗争等阶段基本结束,在省委整风工作组的直接协助下,嫩江农场在反右斗争中共批判7名右派分子和6名中右分子,三岗农场批判了3名右派分子和1名中右,后经县委复查,3名定为中右。
  1961年春,全场开展以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生产风、干部特殊化风)为内容的整风整场运动,总结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1966年2月全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组织宣传“双十条”,干部下楼洗澡(即检查问题)主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一般干部洗手洗澡。通过这次运动,场党委又重新调整了场、科队级领导班子。
  1967年1月,农场“文化大革命”掀起高潮,5名支队级干部“靠边站”,部分干部加入了造反组织。
  1968年5月31日嫩江农场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解放大批干部结合到各级革命委员会中来。
  1969年初撤销劳改农场,嫩江农场改为国营农场后,又进行“清队”、“深挖”大抓所谓漏网走资派,使一批干部又重新受审、靠边站,送“五·七干校”学习和看管。共揪斗干部130多人,干部队伍受到很大冲击。
  1978年12月,在场党委领导下,平反了冤假错案,文革中被错误揪斗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恢复名誉,对受林彪,“四人帮”反动路线迫害致死的王冲、秦万祥两名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落实了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场党委抓紧了三案复查和右派改正工作,我场文革前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案件共计53起。其中文革期间12起,文革前的27起,反右期间的14起。我们本着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对14名党员干部的中右和右派言论处分予以改正。对39起受党纪和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的条件,全部纠正的2起,部分纠正的14起,原结论不变的23起。实事求是的处理好党员干部申诉案件,调动了被落实政策人员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1979年经黑河地区人事监察局批准我场转干243人,1984年底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批准转干223人,87年以来从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员中,吸收录用干部13人。
  1989年底全场共有干部705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0人,占干部总数的12.8%,中专文化程度的96人,占干部总数的13.6%;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共342人,占干部总数的48.5%,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历年干部情况统计表



             嫩江农场组织机构变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