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影事业
第四节 电影事业
1955年建场时起到1957年之间,由嫩江县派遣巡迥放映队来场放映电影。1958年1月,农场购置54型16毫米放映机4套,成立了电影放映组,放映员有董和、王志维等。当时放映条件差,电力由放映组备发电机解决,工作十分艰苦,但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全年仍坚持放映387场次。
到了60年代,放映组建制扩大,工作条件也逐渐改善。那时候国产片多,质量好,还常有苏联、朝鲜、印度等国的进口片,所以,场直俱乐部每周都放映1至3次;巡回放映队每半月就为分场职工家属放映1次。“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电影放映一时处于停映状态,后期虽然恢复了放映,但也只局限于《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几部影片和被搬上银幕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
1974年,全场建立放映点5个,有放映员13人,年放映500场。随着农场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电影事业也迅速发展。1975年,放映组扩建成电影队,已有34名放映员,放映设备也有所增加,全场放映点已发展到l0个。到了1979年,全场共有放映机9套,其中16毫米放映机5套,35毫米放映机4套,固定放映单位2个,流动放映点32个,放映队拥有管理人员3人,放映人员28人,售票人员5人。全场共放映大片451场次,超管局下达指标的150%,小片放映1669场次,超计划111.3%,计划观看人次43万,实际达84.8万人次,超计划197.2%,全年总收入达43万元,支出285,000元,盈余145,000元。
1982年以后,电视普及,电影放映一时受到冲击,上座率大幅度下降。近些年,由于观众欣赏水平有所提高,观赏高质量的影片,仍是观众艺术感受的需要,所以,上座率有所回升,电影放映业开始进入恢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