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广播新闻
第六节 广播新闻
〔新闻报导〕
建场初期没设专职新闻干事,统一由场政治处负责。自建场时起,每年都有业余通讯员向场广播站和各报刊杂志投递稿件。1972年,农场才成立了宣传科,1985年才配备专职新闻干事。近年来,宣传部多次举办“新闻报导通讯员学习班”,效果显著,1987年,所发稿除场广播站的不计外,见报的计有:《黑龙江日报》1篇,黑龙江电台1篇,《农垦报》2篇,《黑河日报》5篇,黑河电台15篇,《九三报》42篇。1988年,全场业余通讯员共计46人,所写稿件被《九三报》、《黑河日》等报刊采用的达260篇,摄影作品3幅,其中被评为优秀稿件3篇。目前,全场通讯员仍为46人,发稿率见增。
〔报刊发行〕
50年代,农场属于劳改系统,曾办有《更(苏)生周报》一份。1970年,场革委会青年办公室曾办有《嫩农青年通讯》一份。1972年8月8日,场宣传部创办了《麦收战报》,1984年,又更名为《嫩江通讯》至今,不定期油印发行。除此之外,各时期尚有短期印发的小报。这些场内自办油印小报,都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宣传报导作用。
〔广播〕
场广播站建于1957年,负责人刘振海,无固定播音员。全场5个分场全设有广播,形成了较完整的有线广播网络,广播站有500瓦扩音机1台,广播线路总长1,925公里。1958年,广播站设专职广播员1名,编辑由场政工处宣传科干事兼任。1969年,广播站更换一台1000瓦扩音机。1980年,由于线路老化、磨损,对各分场的广播撤销。1982年,广播站的扩音机改换成一台275瓦,只限于场内广播,广播室隶属场宣传部,只设一名播音员,由宣传部通讯干事组稿编辑,广播的内容除转播中央、电台节目外,每天早、中、晚定时播发全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