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四节 卫生防疫


  
  建场初期,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居住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艰苦疾病发生多,农场医务人员认真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努力完成治疗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疾病预防工作,夏季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主,冬季重点开展克山病的防治工作,同时,按季节为职工、学生和犯人接种伤寒疫苗。1958年,在除四害讲卫生工作中共捕灭老鼠58,38只,麻雀1,438只,60年代接种过布氏杆菌疫苗。60年代初,开始发生冬季流行性出血热,另外在职工子女中开始发现大骨节病,当时预防大骨节病采取的方法是服用钙片和维生素AD,但效果不明显,从70年代开始进行改水换粮,改善生活条件。1984年开始服用亚硒酸钠,对大骨节病才有所控制。对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开始只是采取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经过积累经验,预防出血热采取了综合的预防办法:①加强灭鼠工作,坚持常年灭鼠,春、秋两季突击灭鼠。②隔离与鼠污染物、排泄物接触,这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方法。农场大力支持灭鼠工作,对灭鼠药物实行免费供应。
  1980年秋成立卫生防疫站,站长由职工医院副院长兼任,设专职防疫人员2人,1981年进行过一次普查,普查人数5970人,患病人数2772人,发病率为45.6%,其中1度的占29.9%,2度的占40.2%。防疫站的主要任务是:①防病灭病,根据不同季节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春季以预防小儿常见病如麻疹、流脑为主,夏、秋季以胃肠道传染病、消化不良及食物中毒为主,冬季以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和流感为主。②做好疾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宣讲卫生防病知识。③定期发放防疫用药并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1989年,卫生防疫站成为独立机构,设站长1人,工作人员5人,负责食品卫生1人,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预防1人,计划免疫1人,公共卫生1人,化验1人。计划免疫方面:1983年至1989年,0一7周岁婴幼儿应接种人数为1,137人,实际接种人数为1,039人,占91.38%。大骨节病的防治:1984年3—16周岁儿童为3,361人,患病人数为 629人,占18.7%。1989年3一16周岁儿童为2,373人,患病人数为65人,占2.74%,通过服用亚硒酸钠使大骨节病的发病率下降了15.97%。1983年至1989年,对全场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1983年,场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个,从业人员75人,体检61人,体检率为81.13%。1984年,生产经营单位24个,从业人员277人,体检227人,体检率为81.95%,检出患病5人,全部调离食品行业。1985年,生产经营单位46个,从业人员128人,体检107人,体检率为83.59%。1986年生产经营单位46个,从业人员305人,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数225人,体检215人,体检率96.41%,检出结核病2人,肝炎3人,检出率为2.33%,全部调离治疗。1987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8个,从业人数238人(不包括粮油加工厂、淀粉厂),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数179人,体检163人,体检率为91.06%,检出乙肝5人,检出率3.07%。1988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9个,从业人数279人,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数222人,体检203人,体检率 91.44%。1989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1个,从业人员496人,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数286人,体检273人,体检率95.45%,检出乙肝带毒者414人,检出率为5.13%,全部调离食品行业。
          各 类 传 染 病 统 计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