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方国营三岗农场场间土地规划说明书
第九篇 杂录
第一章 重要文献辑存
黑龙江省地方国营三岗农场场间土地规划说明书
前言
三岗农场于1955年9月下旬开始建场,在未建场之前,由黑龙江省公安厅新建勘查队进行了勘查测量工作,场区内土地分布略较规整,现除部分低湿地没有开垦外,绝大部分荒地已垦为良田。在场区西部与老虎沟为界,南及西南与国有林相接,北及东北与科洛河为界,东与小岔八气沟为界。此次划定场界时与各有关土地利用者协商了地段的划分,划清了场界,并办理了协议手续。
这次场间规划工作是在1958年5月16日进行的。这一工作以农场为主,北安劳改分局技术室协助与各有关土地利用者进行了场界的协商,并达成了协议,办理了协议手续。
一、场区概况
1、地理位置:三岗农场位于嫩江县原第五区双泉村境内,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1′—125°57′,北纬49°15—49°12′。
场区南北长约25,000公尺,东西宽约12,500公尺,西起老虎沟与嫩江农场毗连,东至小岔八气沟与虎山农场相连,北以科洛河为界,南至林区,全场略较规整(如场界协议后草图所示)。总面积为33,888.53公顷,已耕地面积为5,111.24公顷。
2、交通关系:场区内原有公路两条。一条即原德嫩公路(龙嫩公路),东西向横贯全场中部,通过一作业区、总场门前及六作业站北侧;二为德嫩公路三支线,通过六作业站南行,经由九三农场第九生产队,可直达双山车站,目前交通运输便利。
3、地形与水文情况:三岗农场属于小兴安岭边缘地带,全场区系由古里岗、半截岗及本部岗三条大岗所组成,岗与岗间均极不同程度之大小水线所分割。场区南部环山,因此西南高逐渐向东北低下,系属于微有起伏丘陵台地。每条岗上还有较小的水线东西横向分布,其海拔高度,最高为365公尺,最低为260公尺,高差为105公尺。全场计有15眼水井,最深为36公尺,一般为16—24公尺,最低为15公尺。总的看低地地下水位高,高地(岗地)地下水埋藏的深。
4、土壤情况:全场区概分为:薄层生草土、生草灰化土、淋溶黑钙土、沼泽土四类。分述如下:
①薄层生草土:此种土壤分布在较陡的岗顶,野生植被以柞、杨、桦幼林,林下为五花草,所占面积不大,黑土层为l0公分左右,不适于作物轮栽,只可作植树造林用地。
②生草灰化土:分布在较高的岗顶及坡地,上部生长柞、杨树及柳毛与大面积的五花草群落,黑土层在20—30公分,灰化层20公分左右。此类土地绝大部分已垦为良田,部分地生长木本植物的地区,未有开垦,适于抚育造林。
③淋溶黑钙土:多分布在平缓的漫岗上,野生植被为五花草塘,是全场已耕地内的最肥沃的土壤,其面积较大,黑土层在60公分以上,自然肥力较高,适于种植谷类作物。
④沼泽土:分布在水湿地及水线两岸,宜于放牧及天然割草场,绝大部分地势平坦,如水源充足,可发展为水田。
5、自然气候概况:
①气温:仅根据嫩江气象站1943—1953年平均数值,年平均温度为零下0.6℃,平均最高21.1℃,最低为零下26.6℃,气温变化剧烈,如1950年最温度高达39.1℃,1951年最低温度为零下47.3℃,温差为86.4℃。但在作物生长季节,气候变化较小,尚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②霜期:10年平均有霜期252.7天,无霜期为122天左右。初霜期在8月26日一9月12日,终霜期在5月21日一31日。除高梁外,一般作物都能成熟。
③降水量:10年平均为509mm,多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9.8%,其中以8、9月为最大,降水日数平均为 102.5天,这是形成春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④蒸发量:10年平均为1,137.3mm,为年降水量的22.3%,以4—9月份为最大,这也是形成春季干旱的原因之一。
⑤日照:10年平均为2,561.9小时。
⑥风向:历年多以南、西风为最多,4—7月间最大风速有时达5—7级,但对作物无危害。历年最大风速是9级(23.2米/秒) 6—8月间有时降雹,对作物上有危害以及造成减产。
二、建场经过与土地沿革
据当地农民介绍,此地开垦较早,今已有200多年之久。最初有官僚地主之流,相继到此招佃户开荒于古里、半截、本部三岗均有房基。日寇侵入后,驱除农户,分别在三岗建立3个开拓团部落,进行垦殖,开垦面积不大,经营比较粗放,及至日寇覆灭后,该区即行撩荒。现今已大部开垦种植谷类作物,一般产量较高。
三岗农场于1955年9月下旬开始建场,建场初期仅部分干部及部分劳动力,进行边扩建边开荒生产。到56年初期,开荒面积为 5,500公顷,播种面积为1,979.12公顷,房建面积为3,767.96平方米。
三、农场现有情况
三岗农场现有6个作业站,耕地面积5,111.24公顷,播种面积为4,777.3公顷,基本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其各类房建面积 63,314.96平方米。
职工干部总数260人,劳动力总数2,019人。
畜牧数,马623匹,牛195头,猪268口。
农机具及运输工具:双轮一铧轮107台,畜力圆盘耙66台,锄草机1台,畜力镇压器30台,铲趟机110台,10行播种机30台,脱谷机3台,联接器9台,48行播种机3台,24行播种机9台,万能中耕除草机3台,拖车2台,机引镇压器9台,选种机l台,41片圆盘耙12台,摇臂收割机10台,豆饼粉碎机3台,拖拉机10台,大型五铧犁10台,重型圆盘耙4台,缺口耙1台,中耕除草机3台,汽车2辆,胶轮车71辆,花轮车47辆,消防车1辆。
四、场间土地关系及协议的基本情况
三岗农场于1958年5月16日进行场间土地规划协商工作,基本上以农场为主,北安劳改分局技术室协助,因当时正处在替耕季节,不便于召开场界会议,即采取分别进行场界划定协商的办法,达成协议,其摘要如下:
l、相邻土地利用者的关系:
甲—乙:长约23,500公尺,与国有林地相连。
乙—丙:长约27,500公尺,以老虎沟为界,与地方国营嫩江农场相邻。
丙—丁:长约19,000公尺,以科洛河为界,与地方国营科洛河农场相邻。
丁—甲:长约33,000公尺,以小岔八气沟为界,与地方国营虎山农场相邻。
2、协议的基本内容
甲:地方国营三岗农场与虎山农场共同使用三虎水库,各提出利用意见,由省劳改局根据流域规划确定三虎水库的管理与使用权。
乙:地方国营三岗农场与嫩江农场共用之老虎水库,按利用方便,开发水田,由省劳改局划定使用范围,水库之水产权归嫩江农场经营利用。
黑龙江省地方国营三岗农场
黑龙江省公安厅北安劳改工作分局技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