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势地貌
第二节 地势地貌
本场地处小兴安岭向平原过度地带,岗峦起伏,呈丘陵台地状。大体可分为山地、山脊、漫岗、漫岗顶,漫岗坡、岗中洼、河谷、沟谷洼等七种不同地貌,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东北边缘最高点海拔432.1米,南部边缘最低点海拔237米,高差95.1米,平均海拨325米。境内无河流,门鲁河为北境界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魔,流域面积5414平方公里,年流量为27.86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5.17立方米/秒。此河自场境东北至西北绕场界流经55公里,出场境后注入嫩江。南境界河科洛河流经场境17公里。
场区地貌分布明显,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东北部为山地、半山地、陵坡地。海拔高度在430 ~350 米之间,面积148.79平方公里。地形坡度一般在7 ~10度以上,为天然次生林区。
二、中、西部主要由三条漫岗形成,地势平缓,海拔高度在250 ~320 米左右,面积368.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6%,坡度1 ~3 度。土地集中连片,易于机耕作业,是本场重点耕作基地。
三、南北边缘河套地区,面积2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 %,多为冲积砂砾地,土层瘠薄,仅有30%被开垦,经济效益较低。
四、河谷平川,分布广泛,地势平坦、宽阔,大小不一。面积61.8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沟谷地多为水线、草甸子地貌,土层较厚,但排水不良,地温较低,仅有20%被开垦,大部为牧、草地。
纵观现场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漫岗,沟谷分布明显,对于本场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极为有利。素有“农在漫岗林上山,放牧养鱼沟谷川”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