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八章 畜牧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本场没有畜牧管理机构。畜牧工作由场长直接领导,生产科具体负责。原门鲁河农场畜牧技术员栾新民;原柏根里农场畜牧区主任高振清,见习技术员张守箴。每个分场或作业点都配有兽医人员。
1959年,门、柏两场合并,总场成立畜牧区,主任吴卓然,业务由生产科长李景阳统管。全场专职畜牧队长3人,兼职5人。
1962年,为进一步加强畜牧工作的领导,解决农业生产动力不足问题。总场成立了畜牧生产委员会,并建立了专业良种繁殖场地。场长由张士兴担任,技术员张守箴、张一军 (女)。同时在二、四、五、七分场建立良种马繁殖队,在三、四、五分场和良种站建立良种黄牛繁殖队,在二、五、七分场和直属队建立绵羊繁殖队。
1963年,生产科长刘金和兼任畜牧场场长,张士演任副场长,王英杰任指导员。同年成立兽医院,由刘金和兼院长,金满珠、王铭武负责业务工作。1985年以前,王文希,金满珠,刘魁俭,张庆余先后负责兽医院领导工作。
1965年畜牧场由副大队长王立章、张士兴、何双负责党政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畜牧场先后变为“五七干校”、蚕场等。
1973年,畜牧科成立,首任副科长何双。至1982年末,才有山、李景阳,王铭武先后任畜科长。分场没有畜牧干事,连队没有畜牧副队长。
1983年后畜牧科长由刘魁俭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