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利资源
第九章 水利·渔业志
第一节 水利资源
1、河流水系
本场南濒科洛河,北抵门鲁河,境内无河流,水利资源比较贫乏。东北高于西南的地势特点,形成场内主要沟谷水线三分之二以上属科洛河水系,三分之一属门鲁河水系的水文结构。
科洛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属嫩江支流之一,该河全长259 公里,流经本场南境17公里然后通过嫩江县联兴乡注入嫩江。
门鲁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属嫩江支流之一,全长163 公里,流域面积541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7.86 米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为5.17立方米/秒。该河沿本场东、北部场境环流55公里,然后入嫩江。该河流经本场地段多山谷草沟,资源利用价值不大。
2、水库、塘坝
奋斗水库位于本场科研站西侧,属于科洛河水系,年调节小(1 )型水库。1965年由本场技术室勘测设计,1967年冬开始动工修建,1969年竣工。1983年罕见春讯,溢洪道公路桥被大水冲毁,当年重建成两孔溢洪桥,桥面净宽增加到12米。同年,为加强防洪蓄水能力,水库大坝加高一米,形成目前规模。
该水库面积94.5平方公里,上游长11.5公里。沟道坡面降为4.4 %,原设计洪峰流量为P =10%70立方米/秒,较核洪峰流量为P=2 %0124米立方米/秒。大坝全长650 米,高9.19米,库区面积145 公顷,总库容573 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海拔276 米,现有死水位海拔272 米,1969年最高水位海拔277 米。
1983年坝身加高1 米以后,扩大了防洪库容,但目前除用作养鱼和堤面公路交通之外未发挥其它效益。原设计有旱灌面积5000亩的计划,因旱灌技术无法解决、田间工程不配套等原因,而未能实现,只在库区范围内造林80公顷。
十四队水库位于14队东北方向,原自然水沟塘坝,集水面积13.5平方公里,坦长268 米,高6.3 米,总库容48万立方米。原设计旱灌面积1500亩,1979年被洪水冲毁大坝,目前坝高未消险加固。
埠丰水库,位于四队与八队之间,属沟谷集洪塘坝,集水面积7.7 平方公里,库容量为52万立方米,坝面为场间公路要道,目前开发为养鱼池。
3、地下水
本场地质条件为第四纪沉积带,地下无储水层。断层上的裂隙集积的地表水,是主要地下水源。场区内的沟谷,是主要断带层,其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有掘井开发的条件,但利用价值不大。
建场初期,食用水主要是浅层地表水,水质较差,干旱季节,浅井枯竭,生产生活均受影响。且因水质不好,地方性大骨节病较为严重。据1965年调查。学龄儿童患病率高达75%。
至使部分职工不安心农场工作。供水和改水问题受到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争取打深井,建立改水点,另方面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工作。1974年始,卫生部门采取用硫酸改水措施,取得了骨质修复率74%;采用钙、硫片剂口服的防治办法,使骨质修复率 68.9 %,临床观察患病儿童92.5%好转。由于长期坚持防治法合的方针,采取综合根治措施,到1985年基本杜绝了儿童大骨节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