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经营成果简析1956年至1968年劳改体制时期,13年间有7年盈利,累计盈利额588万元;6年亏损,累计亏损额580.3万元,盈亏大致相抵。减出亏损,纯利润的9.7元,年均盈利仅0.75万元。
1969年至1978年间,本场隶属关系多次变化,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以及农业学大寨运动等造成管理混乱,加之自然灾害等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益的提高。10年间连续出现亏损局面,亏损总额达3856.7万元之多,亏损最严重的年份(1977年)竞高达526 ,3 万元。10年平均亏损385.7 万元,是建场史上经营效益最差的时期。
1979年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指导下,国家对国营农场实施财务包干制,农场内部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度,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挂起钩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经济体制的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和各级领导干部管理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1979至1985年七年间有四年盈利,盈利额达837.3 万元,其间最高年盈利536.8 万元(1982年),这一时期,是建场史上最好的时期。
建场三十年,国家总投资1986.8万元,其间回收资金1517万元(其中上缴税金137.1 万元,上缴利润235.2 万元)。
1955年至1985年间弥补亏损3153.8万元。三十年间累计10年盈利,20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盈亏损3831.3万元,平均每年亏损127.7 万元。
附表:①历年经营盈亏情况表。
②主要几项经济指标分析
历年经营盈亏情况表表17—7 单位:千元
续表
主要几项经济指标分析表17—8 单位:元、千元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