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安全生产
第五节 安全生产
建场初至1967年,本场属于劳改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虽然没有专门机构,但安全教育指导工作从场长到副中队长层层抓,始终把安全生产做为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之当时职工较少,生产经营以人力为主,机动车辆不多,很少有伤亡事故发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各项规章制度松驰,劳动管理和安全生产也未予重视。进入七十年代,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公伤事故逐年增多,形成本场公伤高峰期。如1973年仅因公死亡事故就发生3 起:1980年,各类因公死亡、重伤、轻伤等达27起之多。
1976年国营农场总局成立后,在恢复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重新建立了安全生产制,度。
本场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曾多次组建了总场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等。基层单位都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或安全员。安全生产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尽管如此,并未杜绝公伤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原因:一是职工人数猛增(如1975年全场在册职工达9279人)。二是机械设备和机动车辆逐年增多。三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设施问题。四是职工队伍年轻,生产操作素质差,领导指挥失误等因素造成的。
1981年,省农场总局下发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安全生产实施细则》。本场在认真贯彻落实的同时,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领导和监督。总场除了建立了以书记、场长为核心的领导机构外,还在劳资科配备了一名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全场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并规定了定期的全场安全生产全面大检查制度。自1982年起,公伤死亡事故逐年减少,职工干部安全生产意识逐步提高。1985年,全场仅发生一起车辆伤害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述略
1973年5 月26日晚8 时30分,十分场米面加工厂夜班职工(北京市下乡知识青年)张立群,在排除传动轴杠障碍时,被接盘螺丝杆(长八厘米左右)将上衣衣角纹住轮起,当即死亡。
1973年9 月12日,五分场十八队拖拉机驾驶员李业国驾车在10号地翻地时,不慎将机车掉进菜窑,李在跳车时,被翻下来的机车砸死。
1978年9 月25日,二分场修配厂职工王明才(无证)经领导安排驾驶东方红28胶轮拖拉机去联兴星公社(毛子营)拉木材归途中,因酒后驾车,在嫩漠公路43公里处与对面行驶来的解放车相会时,因驾驶技术不良,将车翻于路下,四轮朝天,造成随车装卸工胥荣亮当即被砸死,田贵大腿骨折,张海燕轻伤。
1979年9 月11日12时许,原人武部干事秦少刚将一枚军训用八二炮未爆实弹带回家中,用斧子砸爆,当即被炸死。
1980年10月25日,153 煤矿工人谢元成在石灰窑作业时,由窑内排出的一氧化碳中毒至死。
1981年4 月14日晚8 时10分,第十六生产队70号机车组人员常留喜、果建会、郭庆祥和机务队长张明杰。钳工李升等人在修配所门前改装喷药装置,在往喷药罐上按装喷药架时,罐车突然向后翻倒,将常留喜压在下面,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10分钟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