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讯事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电讯事业发展概况


1956年春,各方面建场人员陆续到场,并在荒原上展开了一场“边开荒,边建设”的热潮。电讯事业和其它事业一样,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当年秋,原门、柏两场分别购置了一台天津产的30门电话交换机,成立了总机室。架起了总场办公室至武警中队的第一条电话线。据统计,两场电话线总长仅5公里。到1957年,两场先后架通了总场至分场(作业站)6条电话线路。
  1959年,门、柏两场合并后,总场成立一个总机室,编制6 人(包括广播室)。总机室配备话务员3 名,修理工3 名。归场办公室统一领导,具体业务由朱作军负责。当年除全场七个分场全部通电话外,还架通了总场至嫩江的电话线路。但是,由于当时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故障频繁,通话率极低。由总场至嫩江挂一次电话需一两天才能接通。
  1963年,全场已建成的24个生产队中,已有12个架通电话。
  到1965年,全场生产队已达30个。总机室原有的30门交换机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解决打电话难问题,总场拨款新购一台磁石100 门一线一闭式电话交换机。全场装备电话机增加到60余台。总机室配备话务员4 名,修理工4 名。张玉春负责全场电讯维修业务工作。
  1973年至1975年,为适应电讯事业发展的需要,三年内先后在二分场、三分场和六分场设置了三个分场总机室,由分场管理,每分机配备三名话务员,分别负责东、西片和北片各连队电话中转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方便条件。
  1976年,本场划为九三局管辖后,根据上级部署,成立了电讯科,由包海祥任副科长。业务隶属于九三局电讯处管辖。
  1978年,常继刚任电讯科副科长,电讯职工队伍进一步扩大。总场总机室编制15人,其中话务员6 人,修理工9 人(内线3 人,外线6 人)。当年,全场生产队级单位发展到 44 个、除边远生产点外,全部架通电话线路。
  1985年来,场内。电话线路全长73杆公里,总场至嫩江县电话线路全长50杆公里。是年,由于变为劳改体制,场电讯科改为通讯站,划归场办公室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