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民兵工作

第五节 民兵工作


民兵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力量。建场30年来,民兵组织在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等一系列民兵建设方针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农场生产建设、维护社会治安、战备训练等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人民武装的强大威力。
  一、编制概况
  民兵编制有两种体制;一是普通民兵,年龄在18—35岁之间;二是基于民兵,年龄在18——28岁子间。
  1959年门、柏两场合并时,全场民兵总数只有335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转业官兵。
  1962年,本场落实劳改系统紧急备战方案,全场组建了3个民兵连,下建8个民兵连。
  1973年,嫩北民兵团成立,下设7个营30个连,4个独立排。1974年,组建了一个具有实战能力的武装基干民兵营,下设三个步兵连,二个炮兵连,一个警通连。刘乃云任教导员,张学礼任营长,白忠和、朱相民、董继春任副教导员。蒋笃庆、田惠霞、杨德权任副营长。
  1976年根据战备需要,场党委成立战备领导小组,孙景祥任组长,李国权任副组长。同时成立民兵指挥部,尚振伦任总指挥,罗忠诚任政委,陶凤鸣任副政委;史法章、孙秀云,何明珠任副指挥。下设战备办公室,史法章兼任办公室主任。



  1979年1月初,根据九三局人武部部署,本场与建边农场联合组建“卡口子”武装基于民兵团,共1732人。浦加林任团长,孙景祥任政委;崔成友,李永志任副团长;李景阳、付锦伦任副政委;张学礼任参谋长,腾好敏任政治处主任。同时成立游击大队。
  1982年起,由于知青反城,造成兵员减少,组成混合民兵团,每年进行一次编制调整。是年2月23日,场党委下发《调整任命民兵团,基干营干部任职通知》。任命肖云彤任民兵混合团团长,李国权任政委;浦加林,史法章任副团长,孔繁旺、韩殿儒任副政委。民兵连编制系列与生产队系列一致。
  1984年1月9日,民兵编制再次调整。混合团下设23个连队(含汽车,修配、八二追击炮等三个连队),另设3个不同炮种的独立炮兵排。
  混合民兵团团长肖云彤,政委孔繁旺、副团长浦加林、王长富、鞠鹤生。副政委董继春、韩殿儒。基于营教导员孔繁旺、营长鞠鹤生;副教导员韩殿儒
  游击大队政委孔繁旺,大队长肖云彤,副政委董继春,韩殿儒,副大队长浦加林、王长富、鞠鹤生。编制400人,下设6个中队,20个小队。
  二、政治工作
  民兵组织的政治思想工作在上级武装部门和场党委领导下,由场武装部具体实施。其主要内容是政治时事理论学习和战备教育以及法律教育。
  1960年,全国第一次民兵工作会议后,民兵工作进入新阶段。4月1日,场党委转发了省民兵工作会议修改的民兵任务和守则(草稿)。确定民兵的任务为:
  1、积极参加生产,努力学习,做好工作,贯彻总路线,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2、积极配合解放军保卫海陆边防,防空防特,维护社会治安。
  3、积极响应应征号召,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民兵守则共10条:
  1、贯彻党的政策,遵守国家法令;
  2、服从共产党领导,忠于社会主义事业;
  3、爱护人民公社,听从上级指挥;
  4、热爱劳动,遵守纪律;
  5、厉行节约,爱护公共财产;
  6,努力学习军事,政治、文化、加强体育锻炼;
  7、发挥民兵光荣传统,向人民解放军学习;
  8、提高革命警惕,保守国家机密;
  9、爱护武器,不随便打枪;
  10、团结互助,作风正派。
  场民兵政治工作,根据当时干部多,工人少和作业分散等特点,规定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纪律教育和演习行动。
  1962年,根据省公安厅紧急通知精神,本场制定了第一个《备战方案》。规定民兵组织:
  1、加强战备值班值宿制度和民兵巡逻制度;
  2、设备战车马,随时应付急需,
  3、加强道路,桥梁通讯设备维修保养,
  4、加强民兵组织的训练。
  并提出四项具体任务:
  1、战时协助武警保卫首脑要害部位和家属安全,
  2、协助武警处理空前情况,
  3、协助武警看押犯人,追捕逃犯;
  4、时刻准备响应号召,应征入伍。
  1964年末开始,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大军区实行一手抓军队,一手抓民兵的两套领导方法:把民兵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省军区和军分区把民兵工作放在第一位。场人武郎成为军事系统的一级领导机构。民兵政治工作主要是宣传贯彻毛主席提出的“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要求每个民兵干部都要成为多面手,做到既懂政治,又懂军事,又懂生产。要学会用群众工作的方法,结合生产进行民兵工作,发挥人民武装干部在革命战争时期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主席的战备思想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全党抓军事,实行全民皆兵”,“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一系列指示,开展反修防修教育,以实现民兵组织的“宣传队、战斗队、突击队“作用
  197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国防部拟定的《民兵工作条例》,是新时期民兵政治工作的准则。《条例》规定民兵三大任务:
  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贡献力量;
  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海陆边防,维护社会治安;
  3、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
  为了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民兵的光荣任务,要求民兵必须做到:1、服从党的领导。2、听从上级指挥。3、带头参加生产。4、努力学习政治。5、熟练军事技术。6、爱护武器装备。
  进入八十年代,民兵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贯彻全民皆兵的方针,开展国防教育,兵役法相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民兵工作的优良传统,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此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进行新时期总任务的教育和人民战争思想,民兵性质任务、政策纪律、形势战备、光荣传统定期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民兵干部的“四会”和政治工作水平。
  三、战备训练
  建场30年来,民兵军事训练以毛主席军;事思想为指针,针对现代战争和民兵特点, 从实战需要出发,本着劳武结合的办法,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
  1965年以前,由于本场担负改造罪犯的任务,民兵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武警部队看押犯人。加强值班值宿和巡逻制度,维护社会治安及常规军事训练。
  1969年开始重点进行大规模的战备军事武装训练,以“全党抓军事”,“实行全民皆兵”为指导思想,在上级军事部门的统一安排指导下,结合本场地处边陲及其战备地位,每年组织步、炮兵进行春训、冬训。扎扎实实地提高武装民兵的战斗力。



  1979年初,对越反击战开始后,力保卫祖国北大门,本场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场民兵组织进行了战备教育和临战动员。根据上级军事部门部署,本场与建边农场联合组成了嫩北“卡口子”基于民兵团。进行了战备应急训练,检修和配备了大量武器装备,制定了游击方案,大力开展支前和人防工作。
  是年3月,本场民兵团根据上级指示,派出189名武装基干民兵到距总场50公里的霍龙门阵地抢修工事。仅用20天时间,便在某高地构筑了单兵掩体90个;予备队用短坑道6条;12米长战壕2条。在另—高地构筑了15平方米隐蔽部(团指挥所)2个。这次近乎实戴的军事行动,使本场民兵组织受了一次组织、政治、军事三方面的严格检验,被九三局人武部授予“应急战备先进民兵营”称号。
  1985年,本场人武部隶属嫩江县人武部管辖。当年抽调11名基干民兵,由人武干事张青维带队,参加嫩江县人武部举办的“全县民兵比武会操”活动,获无依托射击团体第二名;有依托射击团体第一名。有2名民兵获射击能手,1名获投弹能手称号。
  八十年代始,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民兵训练采取集中短训的办法。由上级人武部负责组织集训。
  多年来民兵和民兵军政干部参加训练期间为正常出勤,工资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