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改造教育对犯人实施改造教育是本场劳改体制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贯彻执行“惩罚管制与思想教育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罪服法遵守监规度教育;2、劳动生产教育及生产技术教育;3、国内外形势教育;4、文化知识及生活知识教育;5、改造和生产中正反典型教育;6、劳改方针政策教育和有关条例教育等。教育形式除常规教育外,每年秋收结束(约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进行一次“冬训”教育。
冬训教育是有领导,有计划,有准备的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政治教育。具体步骤是:1、开展时事政策和思想教育。2、发动犯人开展立功赎罪,坦白检举活动。3、总结一年中思想改造,劳动生产,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进行年终评比、考核和鉴定工作。
1955年末,本场刚刚开始建设,虽然犯人不多,但来自四面八方,且大部分系反革命犯和贯窃犯,遵纪守法观念极差,对改造前途认识模糊,思想异常混乱复杂。严重的不认罪服法犯公开抗拒改造。造谣、煽动、破坏、甚至不服管教,越狱、逃跑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严格的“冬训”教育,使其明确党的方针政策。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前途,启发其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和对个人前途的认识。
1956年,大批犯人陆续到场,管教机构和领导力量也随之加强,对犯人的改造教育工作日臻完善和提高。
是年3月,原柏里根农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和有关劳改政策,结合本场实际,制定了《劳动改造纪律》,共6条48款。从劳动生产,生活卫生,学习,探监及通讯方面都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定。同时,根据中央提出的“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号召和省管教会议精神,改变了为犯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方式,加强和改善了犯人的生活卫生和文化娱乐活动。犯人的劳动情绪十分高涨。农场还对狱改管教工作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改革。纠正了一些不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的现象。取消了犯人大小便报告、多次点名、禁止穿便衣等规定;允许犯人留长发,吸烟和在警戒线内自由活动;建立犯人申诉箱,成立了犯人积极分子委员会(后撤消);贯彻落实了犯人生产大组长制度。自9月起,给犯人发放了假定工资提成。犯人纷纷反映:“政府不仅给吃饱穿暖,还给另花钱,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事”。
在“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指导下,一方面执行“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制定了三项措施:1、加强干部对犯人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工作。2、深入调查,摸清犯人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措施。3、实行抓积极的,争取中间的,重点改造落后的,打击顽固危险的,奖励积极的。
上述改造教育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1957年底,经过仅一年多时间的改造教育,柏根里农场改造好而释放的犯人87名,留场就业67人,改判释放32人。1958年的在押犯人2538名,改造好释放430各。其中有留场就业的335名,80%以上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思想较为安定。
经过长期的劳动改造教育,大多数犯人改掉了寄生虫思想,养成劳动习惯,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逐步学会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党的劳改政策的感召下,他们深深感谢政府的改造之恩。他们说:“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开办农场对犯人实行人道主义改造政策,确是古今中外第一创举。”
1959年2月,门、柏两场合并成立嫩北农场后,由于支队领导和干警团结一致,共同奋战,发扬高度的责任感,紧密配合生产,抓犯人思想改造,把管教、生产、看押紧密联系一起取得了显著成绩。
1、由于充分调动了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各生产环节,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获得了建场后的第一个农业大丰收。全年生产粮食6200吨。
2、在管教方面实现了“一多一少”(犯人积极的多、落后的少),“五好”(遵守监规制度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好;四化制度贯彻的好(即:劳动竞赛化、行动迅速化、学习经常化、生活卫生化)增产节约开展的好(即:各大队均设立了废品“聚宝箱”);文化学习好(在犯人中开展普遍扫畜运动,全场摘掉了文盲帽子的犯人513人,其认识100个字的205人)。
年底释放犯人中留场就业590名。还乡生产的只35名。第一批特赫44名,其中留场42名,只有2名还乡。在改造中表现积极的犯人给予记功的120名;受到物质奖励的333名:大会表扬的468名。同时,对犯有严重罚行的犯人,也给予不同处罚。其中加刑2名,记过15名,批斗55名。
1959年末至1960年初的“冬训”,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学习,生产、学习并举。采取“学、查、看、交、揭、辩、斗、评“八字”措施,开展对犯人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受教育的犯人1495名,占总数98%。就业人员1242名,占总数的98%,在犯人中间,形成了力争改恶从善,争取光明前途,积极劳动争当标兵的热潮。
在冬训中,开展“九查九看”。“三交一揭”活动。提出:“真、深、透、细、全、快”为目标,以“敞开胸怀交心,擦亮眼睛挖敌人”为口号,进行深入的揭发教育。表35—2 一九六○年冬训前后四类分子转化情况表
表35—3 打击惩罚情况
由于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追求高指标,加之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1960年的脱谷送粮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田间作业有时长达16—17小时。五分场自归垛到12月份,连续夜战31次之多。六分场一个班次干一天一夜,第二天10时才收工,连续28小时。一分场从12月3日开始200人夜战,持续15天。盲目的“放卫星”造成人马过于疲劳,病号增多,出勤率急剧下降。二分场389名就业工人,27名临时工干到最后一个班次120人都抽不出来,只好组织动员40名干部,家属顶班,其中19名家属冻伤11名,有一个广东籍就业工说:“宁做南方鬼,不做北大荒人”。消极情绪十分嚣张。城然,天灾人祸使国家进行入困难时期。劳改工作也受到一次严竣的考验。
但是,困难并未吓倒真正的北大荒人,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领导下,劳改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在改造犯人,开发边疆,发展粮食生产,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1961年统计资料记载,本场1955年至1961年6年间共看押各类犯罪人员14108人次。经改造教育释放3454人,其中留场就业3405人,占刑满释放人员总数的98.6%。安置就业家属680户,共2284人。在生产方面,自1956年首次开荒播种至1961年,全场共生产粮食54483吨,上缴商品粮23158吨,在高寒气候条件下,试种了21种作物,培育成功4种水果。同时还开发了柞蚕养殖业。到1962年,在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根据上级指示,对犯人实行“改造、生产。生活”三条线管理制度。加强了对二类分子的管教工作、执行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强调巩固积极的,争取中间的,重点改造落后的,孤立、打击顽固危险分子的斗争策略。改造教育的方法是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以理服人,因人施教的原则,教育内容主要是国内外大好形势、刑满就业留场;安于农业生产,前途广阔,大有作为;改恶从善,前途光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重要意义等。
1963年至1964年,农场生产经营形势全面好转,改造教育工作收效显著。
1965年3月10日,根据省公安厅劳改局,省公安总队司令部联合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劳改三类人员改造及适应战略需要,本场在押犯人全部调入七星泡农场集中看押。自此,本场便成为以就业农工为主要成份的劳改体制农场。建场至此10年间,广大管教干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劳改政策,在对犯人实施改造教育,在开发建设劳改农场的业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