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队伍状况建场初期,农场除了完成国家下达开垦荒原生产粮食的任务外,还肩负在经营管理。机械化等方面在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成为当时农业、农机经营管理等方面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
本场五十年代的科技人员大部分由外场调入。农机方面,相当一部分来自王岗技校。
六十年代开始接收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来源主要是东北农学院及省内农、牧、文教、卫生等大中专院校。据统计,调入大专以上毕业生10余名,中专生30余名。他们在农业、农机、畜牧及文教卫生各项建设事业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在振兴农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人员管理也随之加强。
1979年8月3日,九三管局党委常委讨论决定:任命王诚实为本场机务工程师;王铭武任畜牧技师;金满珠为兽医技师;黄铁馨为农业技师。12月30日,经管局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考核,批准阎云山,何庆铮晋开机务工程师;张守箴晋升畜牧师。
1980年8至9月,根据国务院(80)国科干字65号文件精神及总局、管局具体要求,重新套改一批各类科技人员技术职称。其中助理机务工程师有:阎贵绂、赵学君、张文学、李树田、李甫、陈万林;助理农艺师有:王大为、朱万才、周永新;助理畜牧师有崔明素、刘治富、王永江、许福才;助理冶金测量工程师刘彦彬;助理水土建筑工程师郑和琪,助理淡水养殖师王东辉;兽医技术员张庆余;气象技术员项华敏等。
1981年1月3日,根据国家颁布的两个《暂行规定》精神,经考核批准张庆余、李恩、周景华、张树昌,李华洲等5人晋升为助理兽医师;批准顾亚同、蔡延昌农业技术员职务。11月13日对全场会计、统计专业人员进行了业务测验和考核。授予董福臣、秦岩、王淑珍助理会计师;张继洪,王淑兰助理统计师;授予郝淑贤等15人会计员职称。
1982年11月,九三管局授予副场长李广才会计师;财务副科长唐衡统计师职称。
1983年授予张风兰、姜继英、朱淑珍、李兰贵、康学祥、王永福、李兴善、王世山等助理会计师职称。
1983年5月27日,经省委同意,农场总局任命何惠春为本场总农艺师;李广才总会计师。8月15日,张国军、候方武、贾明菊、高敏学等大中专院校分配来的毕业生见习期满晋升农机技术员。至年底,全场已有112名各类科技人员整改或晋升专业技术职称。
1984年,在岗的科技人员总数为216名(含文教卫生系列)。其中干部177名,工人36名,中共党员29名。具有大专学历的7名,中专87名。25—35岁的113名,36—54岁的95名。
各系列类别为:
工程技术系列17名。其中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10名,技术员5名。
农业技术系列33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6名,技术员6名,畜牧师2名,助理兽医师8名,畜牧技术员10名。
医药卫生系列52名。其中主任中西医师2名,主治中西医师3名,中西医士、药剂士、护士47名。
教育系列82名。
社会科学系列科技人员32名。其中会计师1名,助理会计师4名,会计员15名;统计师1名;助理统计师1名。统计员11名。表36—1 1985年全场科技人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