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活动及成果早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本场就开展了比较活跃的科技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技术革新和小发明创造活动。据统计,广大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一道,结合生产实际,就地取材,利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改革和创造农机具几百件。其中有马拉玉米、饭豆点播机,木制丁齿耙,双轮双铧杯耙,机引起垅、播种镇压综合机,单铧犁联结器等。这些简易农机具,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与推广。
“大跃进”期间的科技活动比较广泛,有趣。如有的分场将十行播种机改成十二行,并装上风帆做辅助动力,称之为“陆地行舟”。据称每机可节省2—3名劳动力;五分场创造出“火箭铲趟机”,“跃进耔耙”等,1人3马日效3垧;三分场在分场长杨和主持下,首创爬犁式机引犁,解决了涝洼地作业打滑、防陷问题。还制造一批“双钩锄”,用于人工铲小麦,提高工效一倍;有的分场将双轮马车改造成四轮,加快了马车往返嫩江县交售商品粮的进度,人们称这种车为“公路列车”。
尽管当时的技术革新和创造比较原始,但在当时条件艰苦酌情况下,确实解决了一些生产上的难题。同时,为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后来大型农机具(包括引进设备)的改装闯出了一条新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条战线的科技活动逐步朝深层次、理论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七十年代后期,尤其进入八十年代,本场科研活动出现了由推广使用到广泛开展研究,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机改装、农田科学管理、地方病防治,畜牧,医学及其它方面,认真总结经验,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在地区以上科技汇编或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为农垦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表36—2 科技论文录 <1975——1985>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