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
三、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
科研所,位于讷河县境内,同拉哈镇东西相望,只一条铁路之隔。总面积14,416亩,其中耕地12,858亩,林地429亩。所内总人口 1,735人,429户,职工660名。
科研所的前身是查哈阳农场一个分场,建于1957年6月。当年副省长杨易辰和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副厅长陈重到讷河县视察,发现这片荒原没有充分利用,建议查哈阳农场以拉哈红光糖厂的糖渣子为主要饲料,在拉哈铁路东建个“万头猪场”。建场初期只有30人,饲养100头母猪。1958年3月动工建场,仅用一年时间,建筑房舍15,300多平方米,开垦荒地22,500亩。“万头猪场”伴随大跃进的潮流,一哄而起。1959年9月,猪场划归讷河县管理,改名为“红旗”人民公社幸福之路作业区”。1960年重归查哈阳农场所属,易名为“幸福之路农场”。1968年 10月兵团组建时,为五十五团十营,翌年改为四营。1978年10月15日从查哈阳农场中分出,为嫩江管局农业科学研究所。
1983年4月,因某些条件发生变化取消科研机构,但仍延用科研所的名称。现在是以种植粮豆作物为主,结合经营畜牧、工副业的小型机械化农场。
科研所建立以来,农牧业生产一度发展很快,1962年至1976年曾连续六年盈利,1964年被评为省“红旗农场”。“文革”时期因受“左”的干扰,经营连年亏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排除“左”的路线影响,狠抓企业整顿,实行承包责任制,使农牧业生产又恢复发展起来。
1981年开始扭亏为盈,到1984年,进一步落实承包责任制,试办家庭农场,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巩固了成果,使生产好于往年。1985年总播种面积12,858亩,粮豆平均亩产232斤,总产 252.6万斤。农机设备有拖拉机15台,其中轮式拖拉机8台,康拜因6台,田间作业农机具已发展到46台(件),非田间机械调进、改造达48台。
科研所距离拉哈火车站只有半公里。所区两条干路连接国家公路,可直通到查哈阳农场、甘南县、富裕县、克山农场、讷河县等地。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将成为科研所各项事业腾飞猛进的极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