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利工程一、小型水库塘坝建设
自1965年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开始,农场自筹资金陆续修建了小型水库、塘坝12座,交通和养鱼兼用。
1992年3月,省水库工程普查登记时,按集雨面积进行水文计算,这12座小水库、塘坝中,有3座属于小(Ⅰ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4座塘坝。
1、小(Ⅰ)型水库
(1)跃进水库
水库位于场部南侧2公里处。特性:集雨面积62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4862毫米,年径流量217万立方米,设计标准33%,校核洪峰流量552立方米/秒,设计保证率80%,死水位2835米,兴利水位2841米;汛前限制水位2835米,设计洪水位28493米,校核洪水位2856米,死库容60万立方米;多年调节库容17万立方米,设计防洪库容47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107万立方米,校核总库容130万立方米,调节水量174万立方米;最大坝高954米,坝顶高程2875米,坝顶宽7米,坝长274米。
该水库1994年开始整修续建,当年施工当年竣工蓄水。主要完成土坝土方,输水闸(兼泄洪)和混凝土护坡工程,竣工后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由于下游开发水田灌区用水量较大,水库低水位运行(死水位以下),使混凝土护坡下面的齿墙大量外露,部分齿墙倾斜,后经修复运行良好,经住了1998年大水的考验。
(2)十二队水库(羊排水库)
水库特性:集雨面积122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4862毫米,年径流量427万立方米,设计标准33%,校核标准02%,设计洪峰流量Q=22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总流量Q=543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总量497万立方米,校核洪水总量1217万立方米,设计保证率80%,死水位28412米,兴利水位28552米;汛前限制水位28552米,设计洪水位28782米,死库容16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929万立方米,多年调节库容3223万立方米,设计防洪库容589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75万立方米,校核总库容135万立方米,调节水量32万立方米;最大坝高702米,坝顶高程289米,坝顶宽5米,坝长430米。
该水库1965年建成以后,由于没有防洪泄水工程于1974年冲毁,第二年修复后于1984年又被冲毁之后就一直开口,至2000年按上述标准开始修复。
(3)四队水库
水库特性:集雨面积9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862毫米,年径流量3395万立方米,设计标准33%,校核标准02%,设计洪峰流量Q=226立方米/秒,校核洪峰流量Q=465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总量45万立方米,校核洪水总量927万立方米,设计保证率80%,死水位273米,兴利水位2739米;汛前限制水位273米,设计洪水位2749米,校核洪水位2757米,死库容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325万立方米;多年调节库容272万立方米,设计防洪库容63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88万立方米,校核总库容130万立方米,调节水量272万立方米;最大坝高875米,坝顶高程2775米,坝顶宽8米,坝长570米。
2、小(Ⅱ)型水库
(1)二十六队水库
水库特性:集雨面积2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862毫米,年径流量945万立方米,设计标准33%,校核标准033%,设计校核洪峰流量8立方米/秒,校核洪峰流量Q=174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总量83万立方米,校核洪水总量183万立方米,设计保证率80%,死水位303米,兴利水位3063米;汛前限制水位303米,设计洪水位305米,校核洪水位306米,死库容1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96立方米,多年调节水量76万立方米,设计防洪库容45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6万立方米,校核总库容105万立方米,调节水量76万立方米;最大坝高781米,坝顶高程3071米,坝顶宽8米,坝长781米。
该水库1965年建成后一直带病运行,1998年被大水冲毁,1999年按设计标准进行修复,2000年已开始正常运行。
(2)二队一水库、十八队水库、七队水库和一队水库均为小(Ⅱ)型水库,均属病险水库,多年来一直带病运行,至1998年大水期间大部分跨坝,后又把口子堵上。
3、塘坝
农场共有塘坝4座,即:十九队塘坝、二队二水库(塘坝)、十三队塘坝、二十五队塘坝,均为1965年兴建。这些塘坝都只有土坝,没有防洪泄水工程,属病险塘坝工程。1998年大水时,有的已被冲毁。由于有的塘坝坝上为公路路面,洪水过后立即修复,仍为病险塘坝,有待进一步整修续建。
二、治涝工程
场区内有5条排水沟线,由于排水能力差,使沟道两侧经常受到内涝的威胁,影响范围平均在沟两侧宽400米。5条排水干线在场境内总长763公里,受益面积10万亩,是除涝的重点工程。
1、一排干
一排干1965年修建,由于渠道比较陡,建筑物不配套,冲刷淤积严重,有部分渠段杂草丛生,于1990年进行清淤一次。
1998年大水过后,排干水毁严重,秋季进行一次水毁修复(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完成土方26万立方米,修跌水桥1座,过水路面4处,排洪能力达十年一遇标准。
2、五排干
五排干始建于1965年,多年来运行良好,近年来由于冲刷、淤积,大部分渠段已失去排洪能力,尤其是1998年大水时水毁更加严重。2000年进行拓宽改建,增加排洪能力。
3、四排干
1996年开始修建,由于配套工程不足,1998年大水水毁严重,1999年开始整修续建,当年完成土方和构造物工程,达到能排除5年一遇洪水标准。4、二排干
多年来一直以自然沟道为排水主干线,近些年来涝灾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尤其是1998年大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惨重。2000年开始修建二排干,主干工程当年竣工,并达到了5年一遇的标准。
5、三排干
2000年仍按自然沟道进行排水,计划2001年进行施工。
三、灌溉工程
农场地区年降水量少,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春季少雨多风。十年九春旱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使作物在苗期严重缺水,影响大田作物的出苗和苗期生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兵团时期,主要打灌溉井,进行冬灌。但冬季灌溉运行成本高,受地形影响灌水不均衡,而且利用率并不高,作物需要水(如小麦三叶期、大田播种后的出苗水)的时候,水分早已蒸发掉,所以此种方法没有得到推广。
1980年,农场引进1台喷灌机进行喷灌试验,喷灌不仅能抓住农时,而且不受地形限制,喷灌水滴小,有减少水土流失等优点。
(一)蓄水灌溉
管局设计室设计跃进水库灌区后,1995年由农场职工陈彦江承包的这一水田灌区。在庆安水稻专家的指导下试种水稻17公顷,总产量84吨,平均亩产3294公斤,当年初霜为9月10日。
1996年,共种植水稻25公顷,总产量170吨,平均亩产4533公斤,初霜期为9月9日。
1997年,共种植水稻38公顷,总产量236吨,平均亩产414公斤,初霜期为9月10日。
1998年以后,由于早霜,致使水稻上得不成,而停止种植。此水田区地面高程为274~278米,比查哈阳灌区(174~190米)高100米,为低于两侧20~30米的低洼沟塘。
(二)喷灌
1981年农场引进1台鞍山产大型圆形喷灌机,1982年在十七队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3年又引进6台滚移式喷灌机,在十八队试喷,喷灌效果很好,其中滚移型5台、圆型1台。1984年引进滚移型喷灌机7台,1985年引进滚移型喷灌机26台,1986年引进滚移型喷灌机4台。
1980年钻农田灌溉井1眼,1982年9眼,1983年12眼,1984年13眼,1985年4眼,1986年2眼,1987年2眼,截止2000年底,共有完好喷灌机40台套,完好农田灌溉井65眼,每年喷灌面积4~5万亩。
农场有20余年钻农田灌溉井的经验,一般成井深70~90米为宜,井口内径为400毫米,静水位一般在40~5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为160吨/小时。
按照现有田块和林网的条件,一般采用滚移型喷灌机为佳,按上述条件农场规划近期将打井80眼,购滚移型喷灌机10台套,可增加喷灌面积5万亩,计划达到10万亩的灌溉指标。
四、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农场建场初就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因当时植被破坏得少,水土流失不太严重。随着开垦面积的逐年增加而加重,但还没有对水土流失有足够的认识,遇到小型的水打沟也就随有随平。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不断的宣传,农场领导和群众才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了治理的议事日程,并得到了总局的大力支持。
农场遵循“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害兴利”方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用农业、生物、工程等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截止1999年年底完成土方912万立方米,治理冲刷沟288条,投入资金1058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万亩,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维持生态平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耕地中的冲刷沟治理,不超过1米深的水线沟,随时用五铧犁翻平,制止其继续发展。不超过25米深的水打沟,春翻起垡片(05~08米长块砌平)。落差大的中段处,楔木桩、加固上边、复土压实再铺黑土20~30厘米,以便治理后耕种。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一览表
(1985~2000年)
表2-12
续表2-12
五、水土保持防治工程
1984年,土地办制定了《克山农场水利规划》,规划治理5条排水沟,喷灌面积13万亩。1989年,农垦勘测设计院也为农场进行水利规划。
1998年,分局水利勘测设计室协助制定《克山农场水利规划》,水土流失点349万亩,分区治理。采取工程措施(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建综合防护体系)和农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995年,总局确定克山农场为系统内8个省级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农场之一。1996年1月,在全场内划定水土保持保护区、监督区、治理区。重点保护区面积24675亩,具体位置是场部东、南、西部护林地、荒地至一分场冲刷沟6条,二分场冲刷沟9条,五分场冲刷沟8条,场部冲刷沟2条。保护区域以重点保护为主,防管结合,依法管理,保护区内不准毁林耕种、不准任意放牧、不准乱砍滥伐、不准任意取土、不准任意放火烧荒。监督区面积52亩,具体位置一砖厂。对监督区实行管护措施。治理区面积10430亩,具体位置一队、二队、四队、十一队、十三队、十七队、十九队、二十队、二十六队、二十八队、三十队。治理区以水土保持治理为主,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根据黑水政字[199586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克山农场水土保持工作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设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分站,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的看护体系,全场配置专职看护人员2人,兼职水土保持看护人员31人。
每年的3月21~28日中国水周和3月22日世界水日,组织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坚持重点宣传与一般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