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成本与费用管理

第五节 成本与费用管理


一、成本核算与费用核算
  1985年,随着以经营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逐步推行,农场建立和完善分业核算制,对所属的农业、工业、商品流通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单位分别核算成本,农场定期进行成本汇总,农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工资、材料、折旧费用,必须按月分配;农业在产品产出的月份核算成本,工业、运输、商业、建筑业按月核算成本,凡是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计入本期成本,农场成本核算划清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已完工程成本与未完工程成本的界限,分清费用界限和开支范围,不准扩大开支标准,不得乱挤乱摊成本。
  1993年7月1日前,严格执行1986年财政部与农牧渔业部制订《国营农场成本核算规程》和1984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农业生产单位的联合承包组采用成本核算、计算作物成本,机械实行单车单台核算。独户家庭农场种植的粮豆作物单独计算成本,其他经营项目实行成本调查方法。
  1993年7月1日后,严格执行1992年12月22日财政部颁发《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农业生产单位实行家庭农场“往来”核算;账外设立主要作物成本登记簿(小麦、大豆、玉米、甜菜),拖拉机、康拜因收获机实行账外单车核算。工商运建服企业按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进行成本明细核算,核算产品制造成本,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
  农场费用有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期间费用和生产费用。农业生产单位费用制造费用,单独设置“生产队管理费”和“共同生产费”两个二级科目核算。事业费开支和费用开支单位,年初一次核定费用,按月拨款,超支不补,节余转下月,费用超支按同比例扣浮动工资或风险抵押金,费用节约按规定比例提取奖金。
                 生产费用表
               (1985~1992年)
  表4-4                       单位:万元



                 管理费用表
               (1985~2000年)
  表4-5                       单位:万元



  续表4-5



  二、费用与成本变化
  随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农场的生产费用不仅在总额上有大幅度增长,在构成上也不断发生变化。反映在:
  1、工资及福利费,在费用构成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尽管职工人数几次增加,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但因生产发展中物化劳动消耗增多,活动劳动消耗减少,工资总额在生产费用构成中比重明显下降。1985年1088万元,占生产费用的673%;1990年1699万元、占生产费用的523%;1992年592万元、占生产费用的146%。
  2、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的材料消耗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
  3、家庭农场担负的各项生产费用不纳入农场核算。
  4、劳动保险在管理费用中比重逐步增长,1993年为111%,1999年增长到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