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干部工作

第五节 干部工作


一、干部队伍
  1985~2000年,农场干部队伍由871人增加到1256人,其中管理干部由1985年的302人减少到2000年的238人,专业技术干部由569人增加到1018人,女干部由230人增加到509人。
  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年轻化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显著变化。
  二、干部管理
  自1987年9月以来,场党委先后下发《批转组织部关于严格干部任免程序、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对干部编制实行宏观管理几个问题的规定》,对干部录用、提拔、调配和干部编制分别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农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场党委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党管干部的原则,按干部“四化”方针对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工作程序。
  1、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实行干部聘任(用)制度,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用人。
  2、聘任(用)干部要严格编制,超编聘任(用)的干部不予承认。
  3、每年对下属党政班子领导和干部考核1~2次,主要对班子的整体功能,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通过广泛的群众谈话和民主测评进行考核,对存在问题的班子或成员及时进行谈话,指出问题,限期整改或予以调整。
  4、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年初,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一次整顿,后备干部与现职干部比例按1∶1,经过民主推荐,党支部讨论研究,逐级上报审查确定。要求建立后备干部档案,有培养目标、措施、培养考察过程写实及本人表现,上报组织部备案。聘任(用)干部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干部素质情况表
               (1985-2000年)
  表5-4                         单位:人



               干部变化情况表
               (1985~2000年)
  表5-5                        单位:人



  贯彻党的干部路线,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管理,使干部工作制度化,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1991年5月15日,场党委批转党委组织部4月8日制定的《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十三项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精神,1992年5月2日,经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制定《关于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八项制度》,规定了干部人事工作的原则、编制制度、录用制度、调配制度、任免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干部借调制度和干部回避制度。
  1993年,农场进行干部人事制度重大改革,行政干部由原来的任命制改为聘任(用)制。1995年11月11日,对全场各级行政领导干部一律解聘,对领导干部实行层层聘任,在聘任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11月14日,农场党政领导分别代表党委和行政任命和聘任各科室、各公司和各基层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并签订了任期责任状。
  三、民主选举场长生产队长
  (一)民主选举场长
  1997年4月24日,农场召开第九届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场长大会。分局局长董林生、党委副书记周长荣率领的民主选举场长工作组成员参加大会。在大会正式选举之前,各基层班子成员及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了分局民主选举场长工作组召开的动员会,分局领导讲话后,进行场长候选人投票提名;各代表团分别召开会议,投票推荐场长候选人;分局工作组成员分别到各代表团调查、了解,广泛听取推荐场长候选人的意见,并与不同层次有关人员和个别职工代表谈话推荐候选人。分局工作组根据10个代表团和各方面的推荐意见,确定原代场长田斌为场长候选人。
  民主选举场长正式会议,分局党委副书记周长荣代表分局民主选举场长工作领导小组向职工代表大会做推荐场长候选人报告,场长候选人田斌发表竞职演说,大会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通过选举办法。大会采取等额选举,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候选人赞成票超过到会代表半数以上即为当选,采用人工计票,监票在总监票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选举结果,应到会职工代表283人,实到会257人,发出选票257张,收回选票257张,其中弃权票2张,田斌以255张赞成票当选。大会执行主席陆喜春宣布选举结果,田斌当选克山农场场长。分局董林生局长与田斌场长签订责任状。
  (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
  1996年10月,农场党委根据管局党委的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试点工作。组织部制定《克山农场民主选举生产队长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场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主管农业副场长为副组长,由组织、宣传、纪委、审计、劳资、计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民主选举生产队长领导小组。场党委确定在第十八生产队进行民主选举生产队队长试点。10月9日,由农场有关部门人员与第二分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组织干事组成工作组,在十八队召开队党政班子会议,宣读农场民主选举生产队长工作方案,并分为3个调查组进行调查摸底。工作组将3个组的调查情况向农场党委汇报,审计科对生产队账目进行了审计。10月10日,工作组召开全队职工民主大会选举生产队长,场工会主席陆喜春做动员讲话,大会采用预选候选人后,由正式候选人发表竞职演说,再进行正式选举的办法。到会职工210人,发出选票210张,收回选票209张,原生产队长王峰海得赞成票205张,当选为生产队队长。分场场长李景振代表农场场长田斌与当选队长王峰海签订责任状。1997年末,农场党委修订了《民主选举生产队长方案》,规定进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的单位,民主选举大会,到会职工必须是在册职工的80%以上;选举分预选和正式选举两步进行,可以等额选举,也可以差额选举;当选者必须得到会人数60%以上赞成票方能当选。经总场、分场两级党委确定,在第一分场的二队、三队、四队、六队、七队;第二分场的十三队、十四队、十七队、十九队;第五分场的二十三队、二十九队、三十二队进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总场与分场共同组成3个工作组,用3天时间完成了这项工作。进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的12个生产队,有11个生产队原队长当选,1个生产队原队长落选。
  四、离退休干部工作
  全场共有127名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这是农场的宝贵财富。
  农场党委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1983年6月成立第一届老干部工作管理委员会,场党委书记张锡岭、场长李德山任主任,党委副书记王福玉任副主任,委员有穆春华、徐立忠、董云甫、陆喜春、傅永海、李长枝、王象同、李守仁、冯林顺、盖如贵。随农场人事变动,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栾景荣、杨振祥、周茂林、任海、李洪及、王志威、安立志、田斌、张树实、宋爱民先后任主任,孔祥山、刘红军等先后任副主任。
  1983年11月14日,场党委召开颁发离休老干部荣誉证书大会,向32名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老干部颁发荣誉证书。
  场党委每年都专门研究老干部工作两次以上,把老干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农场离退休干部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为适应农场老干部工作的开展,搞好管理服务工作,于1984年7月成立了老干部科,配备工作人员,专门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盖如贵(副)、张俭(副)、李长枝、魏贵、刘世禄(兼)、韩世民、张学仁先后任老干部科科长。
  在场直成立了老干部活动室和阅览室两个,使用面积300平方米,投入资金购买了沙发、图书、电视、桌、椅、麻将、扑克等活动用具。1996年7月,投资24万元,在文化公园建起了第一个门球场,为离退休干部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活动项目。
               离休干部人数统计表
               (1982~2000年)
  表5-6



  1993年王志威任场长后,发现畜牧场因经营亏损,该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不能正常发放,场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由农场给他们开工资。1994年春节后,在机关工作人员大会上,党委书记、场长都明确表态,老干部为国家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农场的开发建设立下了功勋,如今他们年岁大了,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开支和医药费报销。党委书记安立志参加老干部活动时,看到活动室小,马上给电力通信中心领导打电话,让通信站腾出一个办公室,供老干部活动用。
  每逢春节、老年节等节日,场领导都亲自参加老干部的团拜会和节庆活动。在1995年老干部春节联欢会上,场领导都登台表演了节目,增添了节日气氛,老干部人人精神焕发,也纷纷登台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
  1997年,农场投入资金,为老干部活动室增添音响设备,购买400余册图书。
  农场党委、农场老干部科多次被总局、分局党委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和部门光荣称号。
  1、落实“两费”
  农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月足额为老干部发放离退休金。从2000年10月起,老干部的离退休金实行统一发放,按月持卡到银行领取。按文件规定及时兑现各种补贴,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享受了每年加发1个月生活费待遇,70周岁以上的老干部全部享受护理费待遇。
  为保证老干部患病及时得到治疗,创造一个较好的治疗环境,在场职工医院的内科和外科,设老干部病房4个、床位8张。为加强药费管理,鼓励老干部自觉遵守医药费的有关规定,对全年药费不超过4000元的年底一次兑现4000元,超过4000元的按文件规定报销,并保证老干部看病用车。
  2、易地安置
  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为8名符合易地安置条件的老干部办理了易地安置手续,现在还有5人健在。他们的离休金和药费都有专人负责邮寄和报销,经常保持与他们的通信联系,让他们了解每月的应领工资数,每次增加的生活费,都及时把文件精神向他们传达清楚,年初及时把活动经费汇到接收单位,不影响他们在外地的活动。定期走访,年节邮寄慰问信或贺年卡。2000年春,场党委副书记刘红军、老干部科科长张学仁受农场党委的委派对易地安置在北京、东营等市的易地安置和长期定居的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把场党委的关怀,家乡人民的问候及时转达给他们。
  3、政治待遇
  农场每次召开党代会、职代会,组织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都请老干部代表参加,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在老干部比较集中的场直,成立了老干部党支部,设支委7人,隶属机关党委领导,下设11个党小组,每月的15号为政治学习日,30日为党员活动日。农场为老干部每人订阅一份《老年报》和《退休生活》杂志,还为活动室订阅了《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农垦报》、《健康报》、《参考消息》、《党的生活》、《明鉴》等报刊杂志十余种。老干部十分关心国内国际形势,定期组织老干部收听重要报告,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形势,满足老同志的政治需要。农场每年评选先进个人,都分配给老干部党支部一定的名额。近年来,受到农场表彰的老干部50余人次。
  每年的春节,农场都拨出专项资金,走访、慰问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属。
  1991年4月10日,场党委授予徐洪斌、石秀峰、冯喜和、张计锁、崔九如、许景为1990年度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4、文体活动
  为使老干部开展活动有资金保障,每年年初场计财科将老干部活动经费一次划拨到机关会计室,专款专用。元旦、春节、“三八”节、端午节、中秋节、老年节都组织老干部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项目,如门球、台球、麻将、扑克、棋类比赛等。
  场直老干部门球队,在参加齐齐哈尔分局举办的1996~1997年度老干部门球比赛中,2次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0年,老干部科与场工会联合举办了首次全场离退休人员门球赛。
  2000年7月,二十三队率先在基层单位建成第一个门球场。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二十二队、二十四队、二十八队、四队、十三队、三十一队也相继建了门球场,全场共建门球场8个。通过门球活动的开展,老干部既参加了活动,又增进了老同志之间的友谊,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身体,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基层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文体生活。
  1998年组建“夕阳红”秧歌队、文艺演出队。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老年节或农场有重大活动都组织秧歌队、文艺演出,成为农场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
  5、关心下一代工作
  为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特殊作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场党委于1991年5月15日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孔祥山兼任主任,原党委副书记袁海峰、高级工程师冯喜和任副主任,李理、孙其道、徐洪斌、费德军任委员,日常工作由袁海峰、冯喜和主持。
  关工委组织老干部深入到各单位、学校,向青少年、中小学生宣讲革命史、建场史,开展谈心活动,增强青少年的革命意志。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他们对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的认识,自觉地树立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
  对广大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懂得用法、知法、守法,自觉地维护社会治安和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
  6、发挥老干部优势
  农场在注重落实好老干部“两个待遇”的基础上,更注重发挥他们在实践中造就的政治、经验、威望三个优势。
  老同志年轻时就来到了农场,他们把人类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农场的建设事业,与农场结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仍关心着农场的各项事业,愿意为农场的发展献计献策。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定期组织他们到学校和基层单位,对学生和青年工人进行革命传统、北大荒精神教育。每年组织一次老干部参观农场的庄稼长势和生产形势,请老同志谈感想、提建议。农场录用教师、招聘机关工作人员,都请老干部参与,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1994年春,农场加大改革力度,农业实行“三田两自”,工业实行“四自”,有些人不太理解。尤其是运输公司60多台货运汽车作价转卖给个人,民有民营。有的人认为,农场房子卖给个人,又卖地、卖车,农场不是成了空壳了吗。场党委及时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倾听、解答老干部提出的问题,场长王志威介绍了农业实行“三田两自”的益处,并介绍了全国和垦区改革的形势,上级的方针、政策。以运输公司车转卖个人为例,进行了分析,向老同志说明了情况。老干部对农场改革的目的、方针、政策理解了,回去做子女、亲属和群众的工作,使农场改革的各项方案得以迅速贯彻落实。年底算账,买汽车和承包土地的工人,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感到农场的政策是富民的政策。
  为鼓励老干部带头致富,农场在资金、用地、用房上制定了优惠政策,老干部根据自身条件大显身手,有的种葱、有的养牛、有的种树苗,有的开了家庭诊所,有的搞无线电修理、扣塑料大棚都另外有一笔收入。
  姚文生毕业于东北农学院,退休后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到生产队指导甜菜、玉米种植技术,有时还到别的农场传授技术、经验。
  十三队离休干部张玉臣,离开工作岗位后,义务为生产队职工群众送报刊20多年,积极热心从事公益事业活动,每月都拿出一部分离休金来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为生产队活动室买桌、椅、扑克等,清扫公路积雪,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他的事迹闻名全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0年,被授予省先进离休干部光荣称号。
  1996年,农场举办建场四十年庆祝活动,原在农场工作过的老领导谢家鹏、周庆安、杨凤斌、王明旭、付朋、高振民、周茂林、李春山等为农场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1998年,农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眼看着丰产的小麦收不回来,在老干部科、老干部党支部的倡导下,场直离退休干部出动100多人到十九队翻麦趟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机关干部、场直单位的工人、学生1000多人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