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宣传工作

第七节 宣传工作


一、理论学习
  1992年以来,农场党委和场领导以及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党委中心理论学习组,和由各党委(总支)、支部为单位组成的理论学习组,由场党委宣传部统一计划安排,检查落实。
  1985~1990年,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党的十二大以后,农场的深化改革全面展开,特别是1985年全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人们的思想混乱,统一思想十分重要,农场党委按照上级布置决定从1985年5月14日开始进行整党教育,到1987年1月20日结束,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分三期进行。学习的文章有:《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二大政治工作报告》、《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文件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等共59篇。通过这次整党,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特别是对党的现行政策和一些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认识上有了飞跃性地提高,坚定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信心。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后,场党委宣传部及时部署学习任务,12月17日下发《深入学习十三大文件的安排意见》。理论学习的重点是按照中宣部的通知和黑办发[1987]4号文件精神,主要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本书,要求全场党员、干部,围绕11个专题进行学习讨论。1988年4至9月结合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开展了全场范围的“生产力标准大讨论”,举办了一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
  1989年初,开展了“四提倡、四反对、狠刹五股歪风”与形势任务教育。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和邓小平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重要讲话,使全场党员干部与党中央从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199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经济上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的一年,农场党委紧紧围绕“两稳、两兴、一良化”的实施方案,深入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活动,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1年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国际形势,农场党委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号召全场干部职工从国情出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1991年5月10日,根据省委、总局、管局党委的指示,安排全场在职干部(包括代干人员)参加《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和《社会主义纲要》考试。副处级以上现职干部两个“纲要”测试答两份试卷,除试卷外,每人必须写一篇3000~5000字的学习论文。科级以下现职干部两个“纲要”答一份试卷。试卷由省委讲师团统一命题,试卷与成绩单一并上报,个人成绩装入档案,作为考评干部政治学习的依据。
  1992年,学习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1993年,深入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活动,学习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书,明确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讨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等11个问题。1994年,宣传部以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加强了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落实。1995年5月,场党委开展了“翻两番,奔小康建功立业”竞赛活动。1996年,党委中心理论组重点学习了省委《关于企业和职工进入市场讨论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等。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根据《决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农场精神文明建设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场党委中心理论组全体成员还认真学习了《决议》全文并进行了讨论。
  1998年遭受洪涝灾害,农场经济处于低谷,但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放松。1998年,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1999年,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11月又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教育活动。2000年,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局、分局会议精神,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加强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使理论水平、思想政治工作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学习,使全场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取得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好成绩。
  二、思想政治工作
  1978~1997年,农场连续二十年农业丰产、丰收盈利,并在垦区103个农场中率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成为农垦战线的一面旗帜,这其中离不开农场人在不断发扬北大荒精神、农场企业精神和思想政治工作。
  1985年2月9日,农场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张锡岭为组长,场长李德山、党委副书记孔祥山为副组长,副场长魏克佳、纪委书记王守谦、宣传部部长程远翔、组织部部长徐立忠为成员的整党领导小组,开展整党教育。整党教育分三期进行,由宣传、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统一计划安排,1987年1月20日结束。参加整党的单位有场党委、机关和工业两个科级党委、10个总支、78个党支部。全场1290人共产党员接受教育,平均每期学习时间为244小时,出勤率达到98.7%。整党结束后,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学习的内容有《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1986年在全场范围内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场党委成员、场领导按计划分单元给全场党员讲课,通过整党活动,统一了全场干部党员的思想,在群众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全场职工群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期间农场制定多项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商业经营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筑管理体制、改革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及待遇问题。
  1987年7月30日,场党委召开农场首届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80余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共发表论文31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8篇并颁发奖品。
  1990年,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着眼于稳定,着力于鼓劲。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真正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场宣传部为党员干部发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要求各单位以支部为党校教学点,带动职工群众进行学习。
  1991—1992年,在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创建的同时,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使职工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解决少部分人“小康无望”或“小富即安”等偏激思想,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砸烂“三铁”奠定思想基础。
  1993年,在农业改革实践中,农场党委总结出“三三三六”工程,即:“三讲清”(讲清政策、讲清道理、讲清与群众相关的利益),“三听”(听事、听理、听情),“三在前”(执行上级决定走在前、苦活累活干在前,群众利益让在前),“六热爱”(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农场、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热爱邻里),这个经验在全局得到了推广。管局在全局开展了“学克山”活动。
  1995年5月,场党委决定开展了“翻两番、奔小康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活动中突出强化“四个意识”,即:一要强化机遇意识、二要强化发展意识、三要强化竞争意识、四要强化效益意识;注重“四个效应”,即:一要注重人才效应、二要注重信息效应、三要注重“名牌”效应、四要注重“基地”效应;同时树立四个方面典型,一要树立企业家典型、二要树立发展“三营”(私营、民营、自营)经济典型、三要树立高产高效典型、四要树立科技典型。从而实现“四个突破”,即:一要产量产值上突破、二要经济利润上突破、三要职均收入上突破、四要人均收入上突破。这项活动的开展,在1996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6年,宣传部抓全场性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教育:一是北大荒精神教育,二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三是进行敬业爱岗教育。通过实施“三三三六”工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97~2000年,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五大报告,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开展了转岗分流职工思想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即破除下岗分流就没有前途的观念,树立自谋生路、自谋发展观念;破除等、靠、要、保观念,树立自立自强观念;破除求稳怕乱观念,树立多渠道就业观念;破除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观念,树立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光荣的观念。为企业转制、职工转岗分流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
  1985~2000年间农场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三三三六”工程,在1995年5月举办的全国农垦系统宣传思想干部培训班上做经验介绍。1990年2月,时任宣传部长陆喜春的论文《北大荒精神初探》,获黑龙江垦区三届二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2000年9月,农场党委书记宋爱民撰写的论文《浅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获分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一等奖。1995年2月农场党委表彰了1993~1994年全场理论研讨先进单位和优秀政治工作论文及先进工作者。五分场党委、教育党委、机关党委、三队党支部等11个单位被评为理论研讨先进单位,郭兆延的《学习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有利于开展反腐败斗争》、侯青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刘世录的《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浅悟》等15人、13篇论文获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奖,马宝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的心理艺术之探讨》、杜忠良的《浅谈如何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等21人、15篇论文获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991年10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省委及总局、管局党委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指示精神,农场党委制定《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海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孔祥山为副组长,姜成国、安立志、刘文友、高继忠、钱益义、王志威、郭兆延、吴国琦、王守谦、马政武、陆喜春、费德军、张玉山、孙庆友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办公室,陆喜春任主任,刘世录、胡占泉、费长印任副主任,孙盛民、阮亚洲、张惠、赵景才、关清先为工作人员;巡视指导组组长费长印,综合组组长胡占泉。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内容:
  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党的观念的教育,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进行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农场企业精神教育、建设商品粮基地教育,进行党的理论教育。
  这次“社教”既不同于60年代中期的“社教运动”,也不同于“文化大革命”中的“路线教育”,而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的一次自我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严格掌握各项政策,认真执行和始终遵循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原则:即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不整干部、不整群众的原则;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紧紧依靠职工群众的原则;思想教育与加大对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改革开放的舆论氛围,与完善落实配套改革措施相结合,与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相结合,与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相结合,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各单位在开展“社教”工作中,要选好典型,用典型引路,用典型说话“抓典型”原则。
  农场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自1991年11月初至1992年3月末结束。由76人组成的工作组、联络员分赴全场26个农业生产队和场直地区的林管站、畜牧场、农建队、科研站4个单位进行工作。第一批具体分三个阶段工作,第一阶段,通过讲课辅导和开展“忆、摆、查”活动,对党员、干部、职工分层次进行,第二阶段为组织整顿和建设阶段,历时2个月,切实解决了党组织的软弱涣散,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等问题。第三阶段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阶段,历时一个月,进一步完善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措施,总结了成绩和经验,并通过了高标准的验收。
  第二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从1992年5月末开始至9月末结束。范围是在场直地区工商运建服企业进行,参加的单位有场直管理站、工交党委、商业党总支、物资党总支、卫生党总支所属的21个基层单位。1992年5月,场党委为加强第二批“社教”工作的领导,充实和调整了工作领导小组、“社教”办公室,同时组建了第二批工作队。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红军为“社教”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改革指导组、组长徐广元,巡视指导组、组长费德军,材料宣传组、组长张惠。派出35人组成的工作组进驻21个单位。同时,“社教”办还主办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简报》,及时反映工作动态。第二批“社教”工作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落实、调查摸底和系统教育阶段;第二阶段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阶段;第三阶段为组织整顿和建设阶段。
  为了保证社教工作质量,根据总局、管局的要求,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验收标准和制度,有转段报告和批示。验收标准由社教办统一制定,各党委、总支对基层支部要全面检查验收,场社教办要复查验收,各单位要把本单位制定的方案和验收材料报场社教办备案,作为考核验收的依据。
  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化改革中明显加强。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好,职责明确,制度完善。二是能用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去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浓厚的改革开放气氛。三是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配套改革方案,解决了企业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党支部与工作队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和整体功能。历时近一年时间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农场党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队和优秀工作队员给予了表彰。
  四、新闻报道
  农场的新闻报道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为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场的新闻报道工作一直由场党委宣传部主抓,并设一名专职新闻干事具体负责全场的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每年年初,党委以文件下发《新闻报道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全场各单位的新闻报道任务、奖罚措施等,并在全场范围内,签订对内、对外新闻报道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场党委把新闻报道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新闻报道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期考核,把新闻报道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的条件之一。做到了新闻报道工作活动有队伍,工作有计划,管理有制度,奖罚有依据,实现了新闻管理工作目标化、制度化、经常化。
  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宣传部组织了农场骨干报道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培训,提高写作水平。每年都选派大批的骨干报道员去参加农垦报社或其他报社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学习,不定期地聘请农垦报社、省报社等有经验的编辑记者到农场讲课,扩大了受培训教育面。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傅强,多年以来为农场新闻报道义务讲课多次,为农场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农场广大报道员的钦佩和爱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除提高报道员的写作水平外,农场还提高奖励稿酬,鼓励写稿、投稿,并根据发表稿件报纸级别不同,如省级、地市级或几版几条的不同,对内、对外见稿的不同分别给予重奖,而且基层单位还按单位规定给予奖励,激发了新闻报道员的投稿热情。
  农场投稿的主要新闻媒体有《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生活报》、《黑龙江经济报》、《现代职工报》、《黑龙江科技报》、《农垦日报》、《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等,还有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台、齐齐哈尔广播电台、《克农报》、农场《麦收简报》等。1985~1998年,农场的见稿数量逐年上升,平均每年对外见稿400多篇,对内见稿2000多篇。1998年在50余家新闻单位见稿786篇,240多人的内见稿共计3030篇。农场被农垦日报社评为新闻报道和报刊发行“双优”第一名。1999~2000年,全场每年都能完成和超额完成分局宣传部和农场下达的对外、对内见稿任务。同时农场也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表彰奖励新闻报道员。
  1987年,管局党委宣传部傅强和农场党委宣传部孙盛民深入调查采访,采写了克山农场规模经营、科学种田系列深度报道,在《农垦日报》头版头条连续发表,对推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曾在报道上做了重要批示,使克山农场经验在垦区内外得到推广,全垦区掀起新一轮学习克山的热潮。
  1989年,对外报道见稿达到306篇,其中《农垦日报》5月9日三版头条刊发了傅强的《小村那伙年轻人》,3月23日《农垦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李魁的《克山农场三年获农机管理先进单位》,9月16日《农垦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仲玉清、徐广耀的消息《12年上交粮豆近40万吨》,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党委宣传部陆喜春、李永志、李劲松等,在80年代中后期都有多篇稿件在国内各大报刊上发表,为农场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出了贡献。
  1996年,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春爱、副部长孙盛民、新闻干事刘喜军撰写的《百川江海腾蛟龙》一文刊在《农垦日报》一版,1996年7月12日在《农垦日报》四版整版刊发了《热烈庆祝克山农场建场四十年》专刊,使克山农场知名度又进一步提高。
  1998年,农场对内、对外见稿成绩突出,宣传部新闻干事刘喜军等10人被场党委授予标兵报道员称号,方宪波等25人被授予优秀报道员称号。
  多年来,农场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业余新闻报道人才。农场党委宣传部多年被总局、分局党委和农垦日报社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
  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职称评定
  1991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宣部、中组部、人事部、劳动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若干规定》和《黑龙江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若干问题的具体意见》等文件精神,农场开始首次在全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中进行专业职务评定工作。
  1991年5月8日,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孔祥山为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陆喜春、宣传部副部长刘世禄、组织部副部长张玉山为副组长,纪委书记郭兆延、工会主席吴国琦、计财科科长黄广来、劳动工资科科长程远忠、团委书记费德军为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陆喜春任主任,刘世禄任副主任,工作人员王亚彬、胡占泉、赵景才、王加林、孙盛民、张学仁。制定《克山农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方案》。
  评定的对象是:专门从事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即:党委、总支、支部的专职正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组织、宣传、研究、统战、纪检等部门中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企业工会(宣教、组织、研究、女工等部门)、共青团、思想工作研究会等组织中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企业党校、政治学校、职工学校中的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等。
  政工员、助理政工师任职资格由管理局政工专业职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提交初级评审委员会评审;政工师由总局评定领导小组和中级评审委员会审批;高级政工师由省评定领导小组和高级政工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审批。
  评定工作经过组织宣传、学习有关规定,调查摸底,摸清政工人员基本情况,做好各项指标测算等步骤。根据各档次政工专业职务的条件,进行个人申报、基层组织审核、推荐提名,按比例限额进行推选上报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领导小组。
  评定办公室按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若干规定》、《具体意见》进行审查后,分别提交初、中、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对被评审人做出结论,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后履行审批手续。
             晋升政工系列专业职称统计表
               (1990~2000年)
  表5-8单位:人



  注:按总局评定领导小组下发的[1992]119号文件通知精神,1990、1991、1992年晋政工职称的,任职时间一律从1990年4月10日算起,故表中1990年数为其三年的合计数。
  1992年9月,首批职称评定工作结束,张锡岭、李德山、刘学圣、李洪及、王守谦、孔祥山、郭兆延、陆喜春、陈亚茹、丛万福、李长枝、陈俊章、高友、徐立忠、刘玉新、王哲章、孙庆友、霍亚彬、王延国、陈学仁被批准具有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67人被批准具有政工师任职资格,58人被批准具有助理政工师任职资格,73人被批准具有政工员任职资格,时间从1990年4月算起。
  1993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职称评定工作开始进入正常化、制度化。
  1993~2000年,马政武、刘红军、刘世禄、李卓农、李贵福、费德军、孙盛民、刘峰被批准具有高级政工师职称。
  截止2000年,全场已有政工员任职资格人员75人,助理政工师任职资格人员98人,政工师任职资格人员168人,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人员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