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武装政法第一章 人民武装第二节 民兵工作一、民兵建制
农场武装部根据民兵工作条例规定: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入基干民兵,其余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入普通民兵。民兵必须具备政治条件:一是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二是拥护中国共产党,三是政治历史清楚,四是本人自愿,组织批准,才可加入民兵组织。民兵干部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农场普通民兵编制为民兵团,基干民兵为民兵营。1985年以来,下设4个民兵营、34个民兵连。农场场长任团长、农场党委书记任政治委员,分场场长、党委书记分别担任各民兵营营长、政治教导员。
农场成立了由53人组成的应急小分队,武装部部长兼任小分队队长。
水利公司为民兵训练基地,同时装备三门“三七”高炮,武装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进行驱雹、降雨,为农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民兵整组
一年一度的民兵整组是民兵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民兵队伍的素质和发展,是做好民兵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按条例规定,每年4~5月份对民兵组织进行一次整顿。
每年整组,农场党委都召开各党委、总支会议,宣布农场整组工作方案,组织学习好有关文件精神,并要求各级领导要引起足够重视,抽专人负责,做到春播、整组两不误。基干民兵一律编在在岗人员。
整组分为6个阶段:1、动员2、报名登记3、出入队4、开展活动5、总结上报材料6、总场验收。
按照分局人武部整组要求,农场武装部落实“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十六字方针,十几年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整组任务。
三、民兵训练
1985~2000年,按照总局军事部和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全场1156名民兵参加训练,每年训练15天左右,基干民兵参训人数达95%,使受训民兵基本掌握军事技能和动作要领。
训练方法:主要采取集中训练,做到统一时间、统一管理、统一动作,每年还培训一批教员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在每年军事训练中,民兵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头顶烈日,汗水湿透衣背,每年民兵都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较高的荣誉感,整体观念强,特别是退伍军人,真正做到了退伍不退色,发挥了良好的军事素质,能熟练地掌握队列、军体拳、射击、警棍等军事技能。1988年,刘彦在总局军事比武中,获射击、地形图、军体三项第一名;战立学获步枪第一名、班队列第二名。2000年齐齐哈尔分局产业化现场会在克山农场召开,农场民兵应急分队的军事表演,受到总局军事部、分局人武部和与会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农场武装部每年还对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在校生进行军事训练。1986~2000年,共有3650名学生参加军训。
四、配合中心工作
武装部在场党委、武委会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发挥民兵在文明建设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主力军作用。
每年冬季,各民兵连民兵巡逻小分队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担负起农场治安防范工作,并提出“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的口号,确保了一方平安。每逢收获的季节,农场的民兵护秋保收小分队是一支过得硬的队伍,他们守护在田间地头,保护着37.5万亩耕地,保护丰收的粮食不受损失,为农场颗粒归仓做出贡献。
1996年7月,农场场庆活动前夕,一名在押罪犯潜逃。为尽快抓住罪犯,确保场庆活动安全和顺利进行,武装部率领值勤分队的30多名基干民兵协助公安部门设卡监控,奋战3天3夜,终于配合公安部门在场庆活动前一天将罪犯抓获。
民兵高炮防雹降雨小分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86年以来,农场人工防雹降雨小分队每年都要出动基干民兵200余人次,累计实施人工降雨258次,降雨量1975毫米,防雹7次,为农场减少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在农场连续20年获得农业高产丰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农场发展非国有经济中,农场武装部开展以“六个五”活动为载体,注重抓典型。朱宝华的种狐饲养场,年产狐皮800张,利润8万元。在他的扶持带动下,目前全场及周边村屯养狐已达100多户,产值100多万元,从而带动了全场养狐业的发展,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据统计,2000年全场从事非国有经济的民兵达1500户,占全场非国有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基干民兵还有自己开展活动的民兵田、民兵林、民兵路。
武装部每逢年节都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由农场党委同武装部统一组织实施,慰问的对象是烈属、军属、残废军人。每年“八一”建军节,场武装部都组织武委会成员和复转军人参加的座谈会,畅谈大好形势,为农场的各业发展献计献策。
基干民兵编制表
(1985~2000年)
表8-1 单位:人个
普通民兵编制表
(1985~2000年)
表8-2 单位:人个
续表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