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职业教育

第三节 职业教育


一、国营克山农场农业机械化学校
  1958年5月,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建议,激发了企业办学积极性。1958年9月,成立国营克山农场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址设在原粮油加工厂(现职业高中)院内,石秀峰任副校长。11月,石秀峰任文教卫生科科长兼农机校校长。
  学校开设农机专业。
  关维臣、何俊辉、刘维范任专业课教师,任正容、谢克勤、冯云任文化课教师,高崇奎任管理员。
  学员80余人,分别来自农场和原嫩江地区克东、拜泉、克山、依安、富裕、林甸、杜尔伯特、泰来、甘南、讷河、龙江、嫩江12个县及绥化地区的青冈县。
  1959年11月25日,学校停办,部分学员分配到汽车队工作。
  二、兵团五十四团“五七”大学
  1975年6月,兵团五十四团党委决定开办“五七”大学,孙正华任政治教导员,丁长森任副校长,校址设在科研站。
  学员入学经自愿报名,生产队推荐,基层党委审查批准。
  首期招收农学专业和农机专业学员。学制半年,结业不毕业,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队来队去,坚持“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因时因地,采取机动灵活的办学方式,进行集中和分散办学相结合,使学校教育与三大革命运动息息相通。
  经过基层党委批准,二十六个农业连队及其它单位共推荐44名(农学专业学员20名、农机专业学员24名)骨干为首届“五七”大学学员。
  1976年1月15日,“五七”大学开学。
  教务主任耿文武,农学专业班主任高继忠,农机专业班主任王清海。授课教师由生产部门及各分场农业、农机技术人员担任。开设农学基础知识、作物栽培、机械基础、农机具、内燃机、收获机、农机管理等课程。
  1976年8月25日,首届“五七”大学学员学习结业后,返回原单位工作,“五七”大学停办。
  三、职业高级中学
  1979年,总局在龙镇农场召开“职业教育现场会”,决定发展职业教育,多快好省地培养急需人才,加速农场现代化建设。根据管局党委1980年4月9日的统筹安排,农场党委5月10日决定收缩普通高中,创办职业高中。合理调整高中网点,撤销一、二、四、五分场高中,集中重点发展总场中学高中;分东西两片,在一、五分场学校创办第一、第二职业高中。一职高招收一、二、三分场初中毕业生,二职高招收四、五分场及场直初中毕业生。由组织部、教育科同一、五分场党委共同商定统调文化课教师、选调专兼职专业课教师,由基建科安排房舍,由农林科落实各校10公顷实习园地,由计财科解决经费补充。一职高和二职高分别从1980年报考职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95名和106名三年制农机专业的学生,两校分别于9月11日、9月10日开学。1981年9月在粮油加工厂旧址建立第三职业高中,当年招收三年制农机专业学生73名,1981年招收高中文化一年制学生213名。1980至1984年,三所职业高中累计招生1551名,已培养农机、农学、财会、畜牧、师资、亚纺等专业698名毕业生。1984年,在校生853名。
  1988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农场投资筹建2700平方米职业高中教学楼,撤销第一、第二职高,集中到场部办学。1988年9月开学,学校称克山农场职业高级中学,有在校生735名,14个教学班,教职工47名。1990年经总局教育局检查评估,授予垦区重点甲级职业中学称号。
  职业高中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步伐,走“产校结合、校企结合之路”,努力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技术推广”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有教学实习用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2台、C-6谷物收获机1台、铁牛轮式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1台,实习园地75亩;陆续建立鸡场、猪场、小型修理间等校内实习场所;农场指定十九队、十四队等生产队和鸡场、兽医院、科研站、修理厂为实习基地。
  按照嫩江农场管理局的规划,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1996年3月,职工学校(电大工作站、农广校)合并到职业高中,成立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校实行农场统筹、部门联办、校企合作、教育管理、一校多制的多功能的办学体制,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灵活多样、注重质量,产教结合、校企合一,上挂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横连企事业单位、下辐射生产队,“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技术推广”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为农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校   长:马凤武  1984.4~1988.8
  胡成江  1988.8~1993.11
  徐立宝  1993.11~1995.11
  董铁龙  1995.11~1996.8
  李艳辉  1996.8~1999.1
  党支部书记:马凤武  1985.3~1986.10  (兼)
  杨柏昌  1986.10~1988.3
  马凤武  1988.3~1988.8(兼)
  董铁龙  1988.9~1995.11
  李爱民  1995.11~1999.1
  1999年1月,根据齐齐哈尔分局的规划,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将职业高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为多层次、多规模、多模式,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克山农场综合高中。
  职业高中先后被评为省卫生文明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总局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管局文明单位标兵。
  二十年来,职业高中共培养出14个专业的3207名毕业生,他们成为农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制:三年制职高招收初中毕业生;一年制职高招收高中毕业生,只开设专业课,一年制初职班招收初中生,只开设专业课。
  专业设置:共开设四类、14个专业,以农机、农学、畜牧兽医专业主体专业。
  农业类:农机、农学、畜牧兽医、庭园实用技术。工业类:麻纺、机修、服装裁剪、家用电器。经济类: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教育类:师资、新闻、美术、音乐。
              职业高中各专业毕业生统计表
                 (2000年)
  表9-7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