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张俭
1955年3月1日,我从鹤立机校农机专业毕业,由省国营农场管理厅人事处分配来到克山农场。
4月20日左右,关继武用热特25K胶轮车,拉着玉米子、高粮米、豆油、粒盐、清水药片等,把我与一位姓申的青年农工(场长申益成的弟弟),送到现在十九队农具场这个位置。当时这里有一家住户叫高生,我俩住在他家,用他家锅灶自己做饭吃,有时生、有时熟、有时糊,我俩对付着吃。听说前几天高家一匹瞎马,晚上脱缰掉进井里,马肉捞上来吃了。我们就吃这口井的水。没过几天,柳罐掉进井里,打捞时,却把马肠子捞上来了。我们才明白吃了几天马粪水,从此改吃自然坑里水。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收农村老百姓送来的柴禾,为建队做准备。
5月上旬,人来多了,支上帐篷,钉好板房,安上锅灶,有了炊事员,我俩也不用自己做饭了。
建好的点叫开荒四队,我被分配在王奎禄师傅车(C-80)当学员。在开荒作业中,有一次发动机出了故障,需去距十几里地的二、三开荒队取活塞,没有车,地上也没有路,我同王师傅窜大荒甸子,用绳拴好活塞,每人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搭在肩上。我20多岁,身体矮小,跟在师傅后面,连滚带爬,打着小跑,活塞在身上不停地晃荡。
6月,队里安排我驾驶热特25K胶轮车到第一生产队(现三十一队)支援,为食堂、马号到附近村屯去摇辘辘打水往回运水。
第一生产队的第一个麦收,我开车送水、送油、跑零件,连续奋战三昼夜,实在困得不得了,在驾驶座上打个盹。
我们第四开荒队,当年开荒,播种几十公顷大豆,秋收时用人工收获,别看我个子小,割大豆总是在别人的前面,经常得到领导表扬。
10月,农场选送8人参加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在友谊农场举办的康拜因手训练班,听取苏联专家的讲课、辅导。经过一年学习,我获得了康拜因手证书。回农场担任了农场举办的康拜因手学习班的教员。
我在任农机科研站站长期间,与同行曲玉华研制侧深施肥机件、秸秆粉碎抛洒机、超低量喷雾器在全场推广应用,效果都很好。为实施垦区深松耕作法,我们同有关部门一起研制“龙垦一号”通用耕作机,用后效果非常好,很多省、县、农场都来参观要图纸仿制。
1977年9月,国务院机械化领导小组指定这套农具送到北京农业展览馆。我与徐卫东、柴松斌、张喜军为华国锋、邓小平、陈永贵、陈锡联、汪东兴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表演,受到了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