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鲁佐周的技术革新成果

鲁佐周的技术革新成果


                  张俭
  鲁佐周,毕业于宁安机校,1955年来到克山农场。先后任过技术员、副队长、修理厂副厂长、物资科副科长。他爱动脑筋、钻研技术,取得很多项农业机械技术革新和改造成果,是位名副其实的工程师。
  1956年,建场刚一年的克山农场基本建设任务重,需要的木材量大,可是由于没有高压电,不能加工原木,鲁佐周用KS07拖拉机带圆盘锯加工木材,解决了全场基本建设所需木材,年终他被评为模范车长,奖励两级工资。1957年,他在三分场一队(现十七队)担任机务队长时,发现苏式166耙的耙幅角度大,作业后达不到农业技术要求,他用加长两侧拉杆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达到提高作业质量、提高工效、减少故障的效果。
  1958年,他任三分场机务主任兼技术员时,因C-6康拜因出厂时用链条传动,故障多、成本高,他主张用三角皮带传动。三分场10多台机车全部改装,并在全场推广,提高工效30%多,以后工厂也改为皮带传动。克斯07机车的调速器轴易磨损、故障多、总“毛”车,他用长列滚柱粒代改调速器轴,减少了故障。
  1959年,因气焊用的氧气进不来,影响农机修理和机车作业,他学习外地经验,用80%氯酸钾、20%二氧化猛放在容器内加热,制出氧气,解决燃眉之急。麦收时节,三分场种植1900公顷小麦,由于杂草多,机械直收困难,全部放倒等待拾禾,可拾禾器进不来,分场场长王德同他说:想办法造拾禾器。他彻夜不眠,翻阅资料,设计出铁木结构的“狼牙棒”,与有关人员昼夜奋战在魏德本330自走康拜因机车上,经20多次试验获得成功,班效达20多公顷,在全场推广。
  自走式康拜因330和400用蓄电池起动,可蓄电池总好坏,没有材料修理,机车不能出动,影响生产,急煞了领导和驾驶员。他想出一个办法,用一根大绳绕在V型皮带轮槽内,用人或马车、胶轮车拽起动车。他主张修、改、代、制、挖、献、找,只要能修的零部件绝不更换。如东方红链轨板、链轴孔磨损,就让烘炉工加热孔部复孔,或用开孔复原电焊的办法,延长使用时间,节约资金。机车用的扳手用汽车废弓子板锻造,螺丝刀用废弹簧拉直锻造,没有专用锁头用做带螺扣的锁头代替。
  在任淀粉厂厂长时,由于干燥炉易发生故障,一次故障就得停产二三天。为了加快生产进度,他亲自进炉,用吹风机送风散热的办法,排除故障,感动了在场的工人。
  作者:张俭,曾任农场老干部科副科长、职称办主任,1994年9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