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第五作业区

第五节 第五作业区



                  第五节 第五作业区
  第五作业区始建于1979年 6月,开荒地址选在通河县祥顺乡红旗马场一带,后因荒原问题与县有分歧意见,经省政府协调,于1980转移到弹弓泡以东、鲫鱼泡村以南一带重新开荒建点,地理坐标为:北纬45°55′至45°58′,东经 128°01′至128°06′。当年总面积播种7 500亩小麦。因遭受洪灾,1984年居民撤点,转移到场部和四区职工一起重建家园。生产采取无依托形式,春播和秋收两大生产季节, 职工或当天往返30公里, 或留点挤住在一个大办公室里(1998年被洪水冲毁),辛苦几天即完成生产任务,平时上点几次管理田间,全年不超过 6个月粮食收获到家。第五作业区职工在几次抗击松花江洪水的战斗中表现出了不屈的北大荒人精神。1998年 8月22日溃堤。2003年又面临一场特大洪水灾害,全队职工在农场副场长吴国忠和队长于志的指导带动下,顽强拼搏20个昼夜,保住了大堤,是抗洪史上的一个奇迹。
  职工和场外人员种地的积极性很高,1984至1990年,每年播种大豆 2 000亩左右,1994年播种面积扩大到 3 675亩。1997至1999年,在总局的扶持下,再次实施民堤工程。2000年,播种大豆 5 475亩,向农场上缴利费326 250元。2005年,播种面积扩大到9 130亩,收利费46万元。李青元、于文宝、侯宝常、郑守赞、侯胜高、王德岭等几户家庭农场承包土地都在 300亩以上。
  1984~2005年,历任队长是:尹贵学、孙占奎(副)、高凤翔(副)、姜其海、张德贵、于志、高岩(副)。历任党支部书记是:陈远富、张德贵。1989年以后,党支部并入农业中心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