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精神生活
第四节 精神生活
第四节 精神生活
审视近20多年来农场人的精神生活的历程,如今就是换了个活法。文化娱乐生活从枯燥、单一变成丰富、多元。
看电视。20多年来,电视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尺寸到大尺寸,这个现代文明的宠儿,占据了老百姓 8小时以外的空闲时间,成为生活必需品,即使相对贫困的职工户也不例外。
听音乐。80年代开始流行“手提式”录音机,价格昂贵还要排队买,90年代中期,失真率极小的CD开始大量上市,国产“随身听”也因技术上过关,而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青睐。现在讲究听组合音响,影碟机、功放机、电视机配上音箱,那种设备和现场感受绝对不一般,老年人百听(百看)不厌的还是“二人转”。
唱歌。进入90年代,“卡拉OK”这种群众自娱自乐的歌唱活动,使许多人找到了展示自我、交流情感的娱乐方式,使家庭聚会、朋友联谊、单位文娱活动有了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内容,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跳舞。1987年国家全面开放舞台并允许开办个体性质的营业性舞厅。1994至1997年间,农场先后有 6家开设舞厅,虽然是营业性的,但却没有陪舞人员,只是提供场所,包座,供小食品和啤酒,价格便宜,给亲朋好友相聚增添了一个新的项目,增进了友谊和健康。农场来客,临时请机关、学校等单位女同志陪舞,倒也是一种应酬的措施。2005年,农场有 2个舞厅,经常满座。烧烤店也相继成为唱歌、跳舞的场所。
照相。和过去的年代比,照相机也不是稀罕物了,出去旅游或出差开会,自带照相机的人比比皆是。结婚、过生日等喜庆的集会场合,拍照成为时尚,数码照相机逐渐取代胶卷相机,要录像就请电视台,也有雇专业个人的,录相制成影碟,方便保存。
阅读。60年代,谁家有几本小人书都是宝贝,自己能有几本小人书、连环画册是很大的愿望,看小人书增长知识,也培养了人们的读书习惯。而今,“小人书”成为历史名词,报刊图书市场琳琅满目,吸引着人们眼球。翻阅一年一公布的报刊发行目录,全国有几千余种报刊,农场每年订报刊上百种,其中《农垦日报》达到职工代表人手 1份,加上职工自费订阅和“摊派”来的报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书刊不但给人文化信息,还兼有对紧张心理得以放松和消除疲劳的效果。
打牌(麻将)。 五六十年代, 打麻将牌属于官场人和有钱人阶层的一种文雅活动,也称为“打8圈”(4圈时调庄换座位)。民间游戏主要是推牌九、看纸牌(农闲季节睹的更甚)、打扑克,女人和孩子们玩“嘎拉哈” (猪、羊、狍子等动物后腿关节上的一块骨头,把它磨光后染上颜色当作游戏物品)。80年代后, 麻将风逐渐兴起,因为它虽起源于赌博,但它具有很强的趣味和益智性,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全民参与的娱乐消遣的活动,只要划清娱乐与赌博的界线,便可从禁区中走出来,人们不再“谈牌色变”,心有余悸。时下,发展到“男女老少齐上阵,到处一片搓麻(将)声”,不但接待来客、同事、朋友之间玩,还以家为战“内赌一下”,“杀家达子”。打麻将已经被人们视为赌博的“不赌博活动”,牌桌上不动点真格的(指输赢)觉得没意思,玩得没劲,没约束,不刺激。有些单位领导试图订个杠杠,其实,订在一毛钱上就不算赌博了?往往弄得哭笑不得,还是顺其自然了。输赢标准是拉开档次的,从 1角钱到10元钱不等,一场牌打完,输赢从几元钱到几百元不等。2001年以后,以老年活动室为名义开设的麻将馆在城镇、农村各地兴起,受其影响,农场也有几家购置了麻将机,许多人不请自到,形成不挂招牌的娱乐场所,打麻将牌已经成为人们最感兴趣、最普及的文化生活。时下,娱乐活动与赌博如何界定没有明文规定,公安机关“抓赌”是经常的业务行动,对利用麻将为工具,以赢钱为目的大赌予以严厉打击和惩罚。过度打牌有害身体,劳累致病人所共知,输赢带来的大喜大悲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病,一队1名退休职工就是猝死在牌场上的。
垂钓。垂钓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交替,使人赏心怡情,活动筋骨,沐浴阳光雨露,吸收新鲜空气,训练大脑思维,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和健身之道,能够起到其它体育活动无法替代的效果,成为很多职工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喜欢垂钓的人群,有离退休的老年人,有在岗职工(机关单位人员居多),对青少年也有吸引力,每逢公休假日,垂钓爱好者就带上渔具、食品和饮水,带好必备的防护用品,结伴出发了。钓鱼地点主要是鱼池(自然河沟近年来鱼很少,钓鱼的人也很少),不但在农场鱼池钓,还投亲靠友找关系,联系去周围农村的养鱼池,农村的鱼池多数是自然沟壑,自然繁殖,污染小,鲫鱼多,生态环境好,是最理想的垂钓地方,但是路途较远,如到祥顺乡一带有30多公里路,当然要有交通工具(主要是小汽车或摩托车)。
渔具可称为“鸟枪换炮了”,淘汰了粗笨的木头杆、竹竿子,更新了不同规格、不同质地的鱼竿,有玻璃钢纤维的,有碳素的手杆(漂杆),标准讲究细、长、直、轻、韧和有弹性,要钓大鱼可以抛海杆。垂钓作为一项高雅的娱乐体育活动,已成为很多人的爱好,并且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谚语。比如:
春钓浅滩,夏钓潭,秋钓荫边,冬钓阳(本场人冬钓者极少,农村有)。
清明一滴水,河里一条鱼。 春荤夏素、秋香、冬甜(指钓饵)
春钓鲫鱼,夏钓鲤。贪黑起早去钓鲶,冬季收竿等明年。
梅雨钓鱼,越钓越喜。 小麦黄,钓鱼忙。
人穿棉袄鱼不动,人穿夹袄鱼儿动,人穿单衣鱼直蹦。
夏天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一日三迁,早晚钓边。
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 雨后放晴,钓鱼早行。
雨天鱼靠边,且莫用长线。 大风钓大鱼,小风钓小鱼,无风不钓鱼。
宁钓日出后,不钓雷雨前。 宁钓下风,不钓平静。
和风细雨,鱼儿贪食。 雨后放晴起微风,忙坏一群老鱼翁。
下雾不下饵,十钓九放空。 上午钓西,下午钓东,要想多钓,就钓下风。
早晚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黑夜钓边边。
方钓角,长钓腰,投钓之处到水道(指鱼池形状)。
水库钓沟汊,浮钩钓靠坝,深浅钓交界,陡坡钓坡下。
江河钓汊口,有人钓处且莫走。
垂钓十忌:一忌举棋不定,二忌见异思迁,三忌天女散花,四忌无的放矢,五忌强拉硬扯,六忌眼红加塞,七忌一毛不拔,八忌高谈阔论,九忌守株待兔,十忌单枪匹马。
打扑克、下象棋、扭秧歌、旅游、电子游戏等各种文化娱乐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