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杨纯正
  我于1958年9月毕业于长春水电学校,是志愿申请来北大荒参加祖国边疆建设的。报到地点是密山县,即原农垦部水利工程局。
  报到后第一课是到原850农场五分场参加修渠劳动,在那里初次看到了北大荒那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因为我是在河北省农村长大的,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这黑土真是一块宝地。还有那十万转业官兵参加北大荒建设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使我下决心在这里干一辈子,为北大荒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我把我的决心向组织做了汇报,用信向父母、老师、同学表达了我的这个心愿。三十多年来,我一直遵循着这个誓言,它使我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负责地去完成任务,它使我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1962年我参加了友谊农场西部涝区和东部涝区抽水站及291农场第一抽水站的设计与施工工作。施工在那荒草甸子里,住的是简易工棚,春夏季很少能吃到青菜。记得在友谊西部涝区抽水站施工中,我是第一次参加抽水站机械安装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自己感到担子很重,当时调来工地的多为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也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较大型水泵的安装工作,遇到困难问题大家共同商量解决,第一台机组安装下一个多星期,取得经验后工作进度就快了。我们的安装工具只有一只五吨“金不落”和一些钳工工具,水泵最重的部件一吨半,没有吊车,我们就用大圆木绑一个十六人抬的杆架,用人力把部件一件件的抬入厂房,我们每人平均抬一百来公斤,确实感到很吃力,两腿直打颤。为了赶在雨季之前把涝区内的积水排除,安装工作有时需要晚上加班,大草甸子里蚊虫非常多,我们都得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戴上手套及防蚊帽工作,如果不小心露在外面的皮肤就会被叮个大包,若叮在眼皮上,就睁不开眼睛。
  北大荒的夏天是很美的,那一望无际的绿色草甸子,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芳香扑鼻,草甸中间的水泡子象嵌镶着一片片银色的明珠,尤其在夕阳西下时更是美丽。但是飞在头顶上的一团团黑乎乎的蚊子,迫使劳累了一天的我们无暇去欣赏那美景,太阳一下山,就钻到蚊帐中去了。
  我是一名中专毕业生,要想为北大荒建设多做贡献,就要学好本领,因此在1966年以前,我一直有计划的结合工作坚持技术业务学习,在“三年困难时期”也未间断过,几年中我自学了十几门课程,为后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1969年以后,我被调到电力组搞电力工程设计,这对我来说是专业大改行(这是“文革”怪事之一),对电力工程我懂得很少,只好下决心学习,有计划的系统学习有关技术书籍,当时我家住在佳市西南岗,为了学习和工作,晚上经常住在办公室,有时只在星期天才回去一次。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工学的一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向内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请教,同时积极争取多参加设计和施工,向实践学习。例如在浩良河化肥厂、林源石化厂等处,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957年领导分配我到291农场完成一项送变电工程设计工作,我爱人也参加了下乡巡回医疗队,我们便决定一个人带一个孩子,我带着六岁的女儿去29l农场,小孩还不太懂事,吃饭穿衣睡觉处处都得照顾到,困难很多,但我还是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1976年我去853农场搞变电所设计,也是带着我的女儿,那一年她已列入学年龄,但我直到9月末才回到佳木斯,她只好等到1977年才入学。我家当时住的较远,我爱人又经常上夜班,让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确实很困难,她也是很要强的人,工作上不愿落在别人后面(她是佳市劳模,省三八红旗手),为此我在1977年去建三江管局和1979年去小岭水泥厂搞设计时,又将我的小儿子带在身边,他当时也只有五岁,我们每到一处,少则住一、二个月,多则住半年,时间一长与当地招待所的服务员,机关文书等关系搞熟了,一些人都很主动帮我照看着孩子,使我能安心工作,我很感谢她们对我的帮助。
  二十年来,我设计下中小型变电所(农场系统)28座,参加了浩良河化肥厂、林源石化厂、三江食品公司等处的建设施工工作,另外还设计了几十项工业民用建筑配电工程,看到这些工作成果,感到很欣慰。我在北大荒工作的三十年当中,逐步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没有虚度光阴。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社会,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深知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革命前辈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美好的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奋发图强的建设她。我从一个中专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垦区劳模,从心中感谢党的培养。人生是短暂的,来到这世界上总要为人类社会做点贡献,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工作,为北大荒的建设事业贡献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