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参加八五三农场水利查勘的艰苦岁月
回忆参加八五三农场水利查勘的艰苦岁月
回忆参加八五三农场水利查勘的艰苦岁月
徐世钧 李曼卿
一九五七年在武汉水利学院毕业前夕,我们怀着建设边疆的满腔热情向高教部写了申请,要求到祖国边疆去参加建设,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地处黑龙江省东部的农垦部荒地勘测设计院密山分院。九月十四日到了密山县的一个小镇一裴德报到。不久就参加了八五三农场水利工作组工作。那时八五三农场建设还不久,一切都在开荒建设中,总场场部正由大和镇向小青山搬迁。王震部长高瞻远瞩,为了少占农用土地,亲自把总场部选建在山岗上的。
到北大荒的第一个春节的年初一清晨,我们随着派往八五三农场任场长的姜瑞元同志,一起由密山坐汽车赶赴农场进行水利查勘。这里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原始荒原,要抓紧在冰封的季节查清水利资源。因为一化冻到处是沼泽漂筏,好多地方就进不去了。我们来到了五分场的新建点一七里沁子。为了利用七里沁河的水源拦坝引水灌溉农田,必须到河边去查勘地形和选择坝址。那一天,天刚亮就起床吃了饭,我们由李指导员和王队长陪同,四人踏雪向河边出发。那时正值严冬,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身穿光板老皮大衣,脚穿大头鞋,打着绑腿。在没膝深的雪地里走着,天气虽很冷,但身上还冒汗。我们这样艰难地向前走着,一直走到下午一点,才查清了水源,选好了拦坝引水的地点。由于事先估计不足,没带水和干粮,大家感到又饿又渴,只能随手抓几把雪来止渴充饥。走了大半天,饿累交加。我们俩在返回途中坐下来休息时,很快睡着了。还是农场的同志有经验,及时叫醒我俩说:“千万不能在雪地里睡,一睡就会冻坏,甚至会冻死的。再饿再累也要坚持往回赶路。”我们以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雪地里往回走。天已黑了,我们正焦虑时,突然见到前面有火点闪动,原来是连队的同志来接我们了,大家相见时高兴极了,回到帐篷,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帐篷里用空柴油桶烧着大块木头,炉口吐出了熊熊火苗,炉膛儿烧得通红通红。我们松下绑腿布围坐着烤火,一会儿全身便暖和过来了。炊事员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那是喷香的包米大查子和清炖的七里河鲫鱼。饥饿一天啦,吃起来格外香甜可口,同时深深体会到革命大家庭的友爱和温暖。
一九五八年春天,我们对选好的引水渠道进行测量定线。测量队赵东亮等观测,刚从部队转业来的晁楣、林铁和我们扛标尺,收工后晁楣就构思作画,我们就在帐篷里一边绘图,一边进行水利设计,接着开始了施工,在短期内完成了拦坝和挖引水渠的施工任务,当年种下了水稻并获得了丰收,大家高兴地给七里沁子新建点起名为“稻香村”。
为了搞好排水和开荒,需要在化冻后进一步查清水和积水深度以及植被、土壤和地形等各方面情况。从四月中旬开始,我们和农场水利干部刘跃民等同志一起查勘了雁窝岛、西大林子北部的大片原始荒原。这里是一片沼泽地,荒无人烟,到处是漂筏。开始我们穿了高腰水靴,满以为可以不湿脚,但趟泡沼时,水深过膝,甚至有齐腰深的水,水靴里面早就灌满了水。所以查勘时都改穿农田鞋,扎好裤管,这样踏水反而轻松得多。雁窝岛的漂筏很多,是挠力河畔有名的“大酱缸。”人在漂筏草皮上走,晃晃悠悠的,分不清那里草皮厚,那里草皮薄。可是一脚踩虚了,那就会掉进泥潭,难以自拔。开始我们过漂筏有点紧张,步子不敢放开。但步子一慢,草皮不胜重荷,晃得更加厉害。以后才明白,趟漂筏甸子,心里别怕,避开明水,拣水草多而密的地方快点走,保险陷不进去。万一踩破了草皮,赶快爬卧在漂筏上,再爬出危险区。在洼地周围或水线边,常有一个个的塔头墩子,高出地面三、四十厘米,草墩下面都是积水。我们喜欢在一个个草墩上跳着走,错着草墩的弹力,象跳梅花桩似的,倒也蛮有趣。跳这种“塔头舞”也要特别小心,一脚踩空了,就会把脚脖子扭伤的。有时走进一片小叶樟地,地面的水倒不深,可是草有人高。人在里面走,一丝风也没有,又热又闷,豆粒大的汗珠直往下淌。我们整天在这样的沼泽地里穿来穿去,吃了许多的苦,遭了不少罪。然而,也常有拣到禽蛋和抓到小禽兽的欢乐。有一天在大草甸里走着,前面突然飞起一只野鸭,我们在它飞起处扒开草丛一看,拣到白花花的六个鸭蛋,大家高兴极了。
从完达山麓到挠力河畔,我们跑遍了八五三农场的山山水水和每一块土地。经过全面的实地查勘,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设计院和农场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们编制了全面开发和建设八五三农场的水利规划设计方案,采取了上蓄下排的办法,靠山区修建水库和塘坝,在平原涝区规划设计了十五条排水干渠,将沼泽积水向北排入挠力河,可开垦百万亩肥沃良田。从水利查勘、规划、设计到施工,我们曾在八五三农场奋战了将近十年,昔日我们留下脚印、洒下汗水的地方,如今已建成了八五三和红旗岭两国营农场,修筑了不少综合利用的水库,开挖出了纵横交错的排灌沟渠,开垦了八十多亩良田。昔日的原始荒原,已建成我国重点的商品粮产区和大豆出口创汇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看到这些沧桑巨变,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离开设计院已有十一年了,回忆在北大荒参加水利查勘、设计和施工的往事,一切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北大荒是我们锻炼成长的地方,是赋予我们人生教育的场所,是培育我们革命意志的熔炉,这在我们的人生征途中,是极为充实而又富有意义的一段里程。那战斗的艰苦岁月是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北大荒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奋勇拼搏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