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技术推广及服务

(四)技术推广及服务



  1.奶公牛后裔测定
  我所从1982年就开展了奶公牛后裔测定工作,截止到1992年共进行了10批奶公牛的后裔测定,评出优秀公牛26头。从1993开始,我所又参加了全国荷斯坦种公牛后裔测定,1992~1994年先后有6头公牛参加评选,现在群的12头荷斯坦种公牛中有5头全国后裔测定公牛,预计1999年秋季即可对我所参加的9108、9109、9204、9201号公牛后裔成绩进行公布。我所于1996年9月在佳木斯农垦大厦主办了全国第16批荷斯坦种公牛后裔测定联展工作会议,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后测成员之一。
  在1989~1999的10年间,共推广优良公牛131头,后代分布在垦区各农牧场,对改良垦区奶牛的遗传品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共生产冷冻精液约60万剂,冻精配种约25万头,其中改良黄牛1 万头,对垦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畜禽疑难病的检验和普查
  利用我所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开展了畜禽细菌、血清和病理学等方面的化验及诊断工作,从1989~1999年初,共为垦区各农牧场及个体养殖户检病料7 万份,通过常规检验手段和酶标、荧光、电泳技术等较为先进的诊断方法,共诊断出40多种畜禽疫病,为各农牧场和养殖户做好防、检疫和防灭病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在1989年又配合总局畜牧处完成垦区的畜禽疫病普查工作,被农业部农垦司授予先进单位。从1995年开始,我所又承担了垦区种鸡场的疫病监测任务,对垦区各农牧场大型及个体种鸡养殖单位做好防、检疫,避免种鸡场新城疫等严重传染病发生,起到了“消防队”的作用。
  3.技术培训及咨询活动
  1989年作为农场总局的畜牧兽医总站,根据总站的工作性质,由当时民主选举的站长匡伯贤组织了一支咨询小分队深入到建三江的勤得利、八五九等农场指导奶牛大户,实行科学饲养,并为各农场奶牛生产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989—1999年10年间我所共举办过饲养、育种、繁殖、兽医检验等各类技术培训班15批次,共培训人员460 人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垦区畜牧兽医行业上的业务骨干。其中1991~1992年共举办人工授精员学习班2 批,人数达120 多人。全所的科技人员均参与授课,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该行业上岗标准。1992年我所又和省民族干部学院联合办学,招收垦区内外学员40余人,全体学员均获得了省民族干部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中专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