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生产经营与管理

(三)生产经营与管理



  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以来,在生产经营上一直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首先是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内部激励机制。一是改革分配机制,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改变了事业单位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分配和效益相挂勾。二是改革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办法,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加了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承担工程项目的科技人员实行“项目包干”的办法,即实行“四定一包”的办法(定任务、定质量、定工期、定安全、包经费)。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心目前人少,任务重,全部是科技人员的特点,实行“一专多能”。做到既要搞设计,又要搞施工,还要跑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工程技术人员在推销产品,开拓市场和跟踪服务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谈项目能讲清楚,搞设计熟悉工艺,搞施工熟悉技术,因此用户满意。如在共青农场粮中项目技术服务上,工程师王英勇同志,春冬施工,气候寒冷,坚持在20米高的提升机上工作。在场的农场领导激动地说:“我们农场的职工如都象王工这样工作,农场早上去了”,并要为王工请功。由于王英勇同志一惯表现较突出,1997年被总局工会授予垦区“双文明建设标兵”光荣称号。
  在管理上,坚持搞好优质服务。服务的准则是“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在进行优质服务上,首先从为用户进行优质设计开始。采取先进技术工艺,保证达到设计能力的前提下,精心设计。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千方百计为用户节约资金。如1998年在八五○农场粮中改造设计中,通过采取改进工艺流程,减少中间环节,仅电动机装机容量减少86千瓦,每天就节约728 元。其次是搞好售后服务,1998年主动到前几年已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所在单位,免费进行售后服务。由于实行优质服务,使用户主动宣传介绍中心的产品,有些想建设粮中工程的单位主动找中心进行设计。特别是部队农场,凡是新建、改建粮中项目,基本都找“科技开发中心”承担。由于近几年重视质量,1998年10月省质量管理协会,授予中心“重质量,守信誉”企业称号。
  中心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使生产与经营活动有章可循。如1997年制定的“新产品开发办法”,对新产品开发的组织、管理、奖励都做了具体规定。对研制新产品做出突出贡献者,由单位按贡献大小,给予专项奖励,并按一年内新产品生产纯增效益的15%,一次性提成奖励有关人员。
  在财务管理上,实行分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办法,对各部分项目签定合同,明确任务、质量、完成期限、经费。平时每项开支都记录,使各部心中有数,注意节约开支。并按纯收益,兑现酬金,调动了职工“管家理财”的积极性。
  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以来,由于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搞好优质服务,积极开拓市场,融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安装、服务为一体,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国有资产逐年增大,职工收入逐年增加,1998年企业的年合同收入达1160万元,比1997年增加12倍。国有资产纯增长163万元,年实现利税84万元,比1994年增加16倍,人均收入比1995年增加1 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