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木酢液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

(二)木酢液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



  木酢液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的前身是农垦科学院北药科技开发中心。北药开发中心建于1995年2 月,中心主任王廷海,有职工5 人,男3 人、女2 人。其中2名党员。成立该中心主要是引进国家中医药种植的技术,发展北方中草药生产,开发新的农业经济生长点。该技术是利用小面积土地集约育苗,大田平栽,实现两年周期一年收,节省一年用地,节省五分之四的采挖劳动力,提高采挖的完整率,商品档次由原来二、三等占60%提升为一、二等占50%。是一项省时、省工、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60亩的育苗基地,育成苗木1000多万株。因人们习惯于种大田,此项目一时没被人们接受。加上管理没经验,单位效益不佳。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粮食降价,人们对种经济作物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1998年底预订种子的药农突然增加,1999年初落实面积1000多亩。
  1998年7 月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该中心由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由国家投入变为个人投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效益,对垦区作出更大贡献,1998年从北京绿农集团公司引进了跨世纪的农业生物工程技术——木酢液生物工程技术,将北药公司改建为木酢液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
  该技术成果于1998年6 月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CN1183900A)。被江苏省列入星火计划,被陕西省安康地区作为扶贫措施,获国家第五届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现已在全国6 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
  中心引进推广该技术的目的是发展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加快垦区建设,促进垦区经济发展。
  公司推广该技术奉行的原则:利用废弃稻壳,生产木酢液生物工程产品,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应用,逐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尽快实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了维护企业和产品的信誉,实行五个统一:产品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设备、统一配方、统一价格。以中心负责技术服务,接产农场负责生产的经营方式进行合作。
  中心在推广该技术中提供设备,安装调试,配制产品,质量监督,确保生产出合格产品,达产达标,并承担产品质量的责任。
  木酢液生物工程产品的用途和优点是: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将废弃稻壳等有机废物,用热解工艺,在炭化过程中,提炼出木酢液,再经过加工配制成广谱性活性态多元复合生物制剂。既具备生物肥料效果,可供给植物所必需的十几种营养元素,达到全面养份平衡,同时又具备杀菌抗病生物农药的功能,可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逐步达到生物农业的标准要求。
  该技术自1998年6 月引入垦区,接产的两个单位,很快生产出产品。并用自己的产品,在13个农场、3 个科研所,对5 种作物进行了多点试验。试验面积达3 万亩。经过测产,最高增幅达36.3%,一般在10%。
  该技术能大幅度的提高产量,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高产高效,走上效益农业的道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该技术能提高作物产品品质,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
  该技术有利于农业尽快走上生物农业的道路。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作物复种连作时间的延长和气候变迁等因素,造成了土壤的破坏、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木酢液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克服和抑制这些不良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试验证明对水稻的稻瘟病,油菜的菌核病,甜菜的腐烂病等效果明显)。
  该技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随着水稻大量种植,将有更多的稻壳产生。如果不及时地加以利用,必将污染环境。木酢液生物工程技术的贡献,就在于将这些废物加以科学利用和科学转化,变废为宝,延长了农业产品的产业链,可促进垦区农业工程化,产业化。
  该技术经济效益高。1 吨稻壳经过热解工艺的转化,可提炼150 ~200 公斤木酢液。再经过科学配制,可加工成0.75~1 吨木酢液生物制剂。每吨成品的成本5000元,销价1.6 ~1.8万元,每吨可盈利1 万元以上。建一个年产100 吨的小厂投资不超过30万元(设备只需3 万元,大部是流动资金),投产的当年不仅能收回全部投资,还有较高的利润。
  每吨木酢液生物制剂可喷施1 万亩地以上(每亩地用量60~80毫升)。亩投入1 元多,喷两次不超过3 元钱。按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结果,可增产10%以上,以1万亩水稻计算,投入3万元可增值几十万元。垦区面积之大,资源之丰富,是发展木酢液生物工程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