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
第三节 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
由于学校刚建立,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部经历厂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
一、专业设置
农技校建校初期,设有农学、会统、中师三个学科。学校按照省农管局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指示精神,在 1973 年5 月21日学校正式挂牌后,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迎接首批学员的准备工作。在距学生入学只有三个月时间的情况下,学校还没有教室和宿舍,在首批来校的职工中,教师也只有五名。为了积极做好开学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新来的干部、教师和工人们,热情很高,他们不分职级和工种,起早贪晚,顶酷暑、冒风雨,八月底把一栋五百平方米的旧猪舍改成了教室、宿舍、办公室和食堂,又创造办学条件,购置了教学设备,1973年9 月15日,胜利地迎来了学校第一批58名学生入学。
继1973年建校第一年招收中师学科数理专业一个班36名,化学专业一个班22名学生后,陆续扩大招生人数和拓宽专业面。
1974年开设三个专业,学制均为二年。共招收180 名学生,其中,中师一个班40名,农学两个班60名,会统两个班80名学生。
1975年因没有教室停止一年招生。
1976年招收中师一个班40名,农学一个班30名,会统一个班40名学生。
1977年招收中师两个班60名,农学一个班30名,会统两个班80名。增设牧医专业,招收一个班30名学生。
1978年全校共招收150名新生,其中,中师一个班40名,牧医一个班30名,会统两个班80名。从]973年到]978年的六年间,学校共培养348 名毕业生,其中中师专业138 人,农学专业90人,会统专业120 人。
二、教学管理
农技校时期,虽然办学条件差,办学经验不足,且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然而,学校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做了不少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抓了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了备课、写教案、听课等制度;坚持了教学实验、工业见习和教学实习;开展了有益的课外活动。在一无运动场、二无俱乐部的条件下,坚持了体育课的教学,并召开田径运动会和举办文艺汇演等全校性的活动。
1973年首批学生入校后,包括实验课在内只有五名教师,他们担负着两个专业两个教学班的全部授课和实验课的任务。其中化学专,业只有两名教师及一名实验教师讲无机化学和实验课;全部普通物理教学由一名教师承担;数学课的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由两名教师负责。当时,政治、体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因缺少教师,第一学期未能开出。在教师极缺的情况下,首批学生的教育实习和工业见习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先后到吉林和我省的绥棱农场进行了工业见习和教学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