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干部工作

第四节 干部工作


1975年7月至12月,小岭水泥厂从黑龙江省垦区部分农场调入36名干部。1976年至1977年,又在查哈阳、红五月、肇源、泰来、七星泡、山河等农场调入了一批干部。到1977年末,干部总数为75人。
  1978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农场总局党委的指示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原则,认真做了审干复查工作,对没有档案的26名干部重新建立了档案。
  1984年,在企业整顿工作中,进行了体制改革,按照总局党委的要求和部署,厂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厂级领导6人,平均年龄45.6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3人,中专、高中文化的2人,初中文化的1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人。
  1986年,全厂有干部139人,其中厂级干部7人,正、副科级干部25人。女干部58人,占干部总数的41.7%。大专以上文化的28人,占干部总数的20.1%;中专文化的26人,占干部总数的18.7%;高中文化的20人,占干部总数的14.4%;初中文化的65人,占干部总数的46.8%。
  1982年至1986年,对干部进行了重点培训,有40人参加了大专班的培训,有9人参加了中专班的培训,有20人参加了短训班的培训。
  1987年以前,干部由组织部统一管理。1988年至1989年,行政干部改由劳动人事科管理,党群干部由党委工作部管理,1989年11月,劳动人事科撤销,恢复组织部,全厂各级各类干部由组织部统一管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使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1990年,党委制定了《关于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1993年,党、政又联合下发了《关于第三轮承包期间聘用、聘任制干部管理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重新核定干部岗位和编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各级干部岗位上来。到1994年底,干部总数为258人,其中:正副厂级8人,中层干部们人,一般干部20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00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9人。
             1975—1986年干部队伍状况



             1988—1994年干部队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