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制改革
第一节 体制改革
一、主辅分离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大了主辅分离的工作力度。
1998年7月,幼儿园实施个人承包经营,人员由承包人聘用,企业不再担负所聘用人员的三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1999年1月,汽车队(原矿运车间)撤消,车辆由个人出资买断,自主经营,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主体,与企业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企业不再担负车主的三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与企业彻底脱钩。
2000年1月,机修、招待所实行承包经营。
2001年2月,装卸队解散,车辆由个人购买,实现自主经营。
2001年10月,建筑工程公司通过公开竞标,个人出资买断,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
2003年1月,职工医院实行个人承包经营,医护人员由承包人聘任上岗。
二、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步伐,增强企业活力,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根据《关于深化垦区国有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黑垦局发[2000]7号)和《关于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政策的规定》(黑垦局办文[2000]60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黑龙江省小岭水泥厂股份制改造实施方案》,并报请农垦总局批复同意实施。
认购股份,转换机制,募集资金。资产评估后确认企业净资产31953万元,职工按岗位自愿增量入股,设立职工股,企业设立公司股东49个。股权设置有职工个人股(现金)、职工身份转换股、奖励股、岗位股和国有股。
2001年改制时股权结构,注册资本2452万元,其中:国有股本总额651万元(岗位股3353万元,国有收益股3157万元),占总股本的26%;个人股本1801万元(员工出资入股和国有身份转换股),占总股本的74%。2001年企业实现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总额为111万元,其中:转增个人股本967万元,转增国有股本143万元,2002年企业实现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总额为122万元,其中:转增个人股本1065万元,转增国有股本155万元,2003年企业实现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总额为346万元,其中:个人股按10%分配现金238万元,转增国有股本346万元,2004年企业转增股本总额为16714万元,其中:吉林德全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赠与我公司货币资金1000万元,转增股本额872万元,企业实现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额1994万元,总局债权转增股权600万元。公司的实收资本为4451万元,国有股1614万元,占总股本的36%;员工个人股本2837万元,占总股本的64%。
岗位股设置:董事长总经理按职均股金的10倍设置岗位股;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按职均股金的8倍设置岗位股;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按职均股金的6倍设置岗位股;总经理助理按职均股金的4倍设置岗位股;中层正职管理人员按职均股金的3倍设置岗位股,中层副职管理人员按职均股金的2倍设置岗位股。岗位股界定为国有股,谁在岗谁持有,谁持有谁享有收益权。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及企业层次管理原理和管理制约原理,把决策层与执行层相互分离,运营与监督相互分离,构建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企业组织机构,保证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地行使决策、监督和执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