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飞起“金凤凰”
第六章 文征
山沟里飞起“金凤凰”
山沟里飞起“金凤凰”
———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孙成钰
有人说,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面旗帜,在我省建材行业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有人说,她是一只金色的“凤凰”,在垦区工业企业深化改革的春天里再展英姿……
老典型建立新机制 “金凤凰”破壳而出
企业改革转制后,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而且全厂没有一个人失业,今年1~5月产销水泥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多吨,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
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垦区工业战线的一个老典型,也是全省水泥行业的骨干企业。尤其从2000年开始改革至今,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22万吨发展到30万吨,粉磨能力达到60万吨,企业连续三年平均实现利税1007万元,职工年均收入10083元……
群山无语春常在,小岭有志创辉煌。5月下旬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日产1200吨、年产45万吨的三号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在紧张施工,600多名建设者起早贪晚,昼夜奋战,力保新生产线今年9月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年生产水泥将达到75万吨,粉磨能力提高到120万吨。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让小岭产生这般旺盛的活力和动力?知情人回答:改革使小岭这个老典型焕发了青春;企业转制让小岭这只“金凤凰”长硬了翅膀……
改革前的小岭水泥厂是国有独资企业,经营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乐观。但厂领导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省内外水泥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小岭水泥厂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机制落后,负担比较沉重;设备年久老化,难以与先进企业竞争,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2001年,他们抓住总局党委推进垦区工业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机遇,在总局主管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始了股份制改造。
但捧惯了“铁饭碗”的职工,听到厂领导在大会上宣布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消息后,开始对身份置换比较反感。一些职工认为,我们的企业经济效益挺好,用不着改革。面对这一情况,厂领导先后召开各类人员会议统一思想,并通过讲道理、举实例、算细账等方式,使职工认清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机,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是大势所趋。针对部分职工担心改制后报酬可能降低的问题,厂领导在大会上重申我们改革的目的和原则是:保障大多数职工的利益,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厂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才有保障。通过宣传、引导和教育,职工群众逐步消除了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和身份置换的顾虑,并积极投身到改革中。全厂800多员工用不到一周时间,就把400多万元现金股资筹集到位。企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职工股占74%,国有股占26%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依法组建了第一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管理人员,原厂长马云龙出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贺宪兼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党委其他成员也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企业按新机制开始运转。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公司科学地设置了企业的组织机构,整合了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原4个车间合并为1个分厂。调整和理顺了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减少了管理层次。机关原23个科室精缩到只有企业管理部、财务部、技术开发部、党政办公室、生产安全部和厂工会,企业57个中层干部减到27个,企业在岗人员由1015人精编到818人。仅此一项年减少管理费用60多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一线工人由501人降到373人,21名车间干部减至7名。在机构改革中,有69名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后方充实到生产一线。改制后的公司机关精干高效;生产车间步履轻捷……
改革的春风润绿了小岭。人们看到,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人人爱岗敬业。干部和工人,干多少工作就能挣多少钱,负多大责任就获多大报酬。现在全公司人员的工资分13档,最高月收入2000元,最低为400元。公司领导和机关干部挣月岗位职务工资,但收入多少与公司当月水泥产销量174挂钩,产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员工资就增加一个百分点。生产一线的干部挣产量工资,水泥产销量越多挣得越多。新机制使企业产生了从没有过的生机和活力,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吨水泥综合生产成本连续三年下降。去年在全省水泥市场销售价格每吨比上年下降20元的情况下,企业仍获利221万元。全公司926名股东可分红利112万元,人均分红1209元。今年公司产销形势更令人振奋,1~5月已产销水泥11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万多吨。据公司总经理马云龙介绍,去年全公司职均收入10787元。
更为可喜的是:企业在改革中没有一个人失业,全体员工在新机制的约束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当然,他们的改革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但小岭毕竟在垦区工业企业改革中率先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们今后的改革步伐会更快更稳健。
老设备采用新技术 “金凤凰”羽毛丰满
科技创新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新技术使生产规模由年产22万吨提高到75万吨,有人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实……
前不久,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考察了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后颇有感触地说:小岭职工在山沟里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垦区工业企业自我奋进、自我发展的新路,他们的经验应在全垦区推广……
小岭水泥厂从1981年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从开始的66万吨、10万吨、22万吨,一直发展到今年9月份的75万吨,走的就是一条不断挖潜、不断改造、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从1995年开始,他们围绕优质、高产、降耗这个技改的主题,展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后投资2700多万元,将原来的手工配料改为机械配料和微机计量控制;粉磨能力由改造前的一小时18吨,提高到一小时23吨。尤其是投资1500万元对二号窑进行窑外分解技术改造,由原台时生产熟料18吨提高到25吨,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满足了生产高标号水泥的要求。更为可喜的是:他们还引进粉煤灰添加技术,一年消耗工业废渣10万吨,不仅开发了水泥新品种,还享受到了国家环保减免税待遇。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增收400万元。
2002年公司又投资1000万元拆除了两台小水泥磨机,新建了一条日产1000吨水泥磨机,使粉磨能力由过去的30万吨提高到60万吨。同时他们还新建了6个散装水泥钢贮仓,贮放能力由过去的2200吨增加到4600吨。由于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今年水泥生产吨综合成本同比降低30元左右。尝到技术改造甜头的小岭人,从去年8月开始,在总局的支持下又多方筹资兴建了一条日产12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今年9月投产后,公司年生产水泥能力将达到75万吨,粉磨能力达到120万吨。届时,企业生产能力将一跃成为黑龙江省150家水泥生产企业的第三名,小岭这只羽毛丰满的“金凤凰”将以新的英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水泥生产企业本是一个重度污染的企业,但记者在这里了解到,小岭仅从2000年至今,就投入近400万元装配了五台不同型号的静电收尘器,对10多处粉尘排放点进行有效控制;改善了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在全省众多水泥生产企业中率先通过国家环保达标验收,公司先后被评为垦区、省和国家级环保先进企业,省十佳环保单位,他们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水泥、矿渣水泥和大坝水泥等,先后获国家建设部门等部门推荐的“优质建材产品”和“绿色建材产品”称号,畅销我省哈尔滨、大庆等地市场。
老队伍实施新制度 “金凤凰”精神抖擞
好的企业必定有好的机制,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改制后的小岭科学、精细、有序的管理过程和经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管理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科学管理功不可没。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感到,他们的企业财务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岗位管理等,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一看就知不是一年练成的功夫。各个工作岗位、各个工种、各个部门、各道工序,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责任目标及工作程序。记者在他们编印的一本《公司内部职能分配及成本费用管理规定》上看到,公司对大小职能部门和车间的工作及生产标准要求达近千条。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工人,人人身上都背着约束你的制度。从业务部门和生产岗位的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到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索赔、产品的出厂及工程项目的预算审批、合同管理等,都有一套严格而又相互制约的程序。小岭不仅常规管理细致,而且还注意创新管理。今年他们又首次推出了程序化管理的新举措,要求全厂一切人员,不仅要按科学程序办理事务,而且每月的5日都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检查按章按程序办176
事的落实和进行情况。
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生产的“三岭”牌水泥被国家建材局和建设部列为首批推荐产品,并被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授予“权威检测达标产品”称号,顺利通过了ISO-9000系列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双认证,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这只我省建材行业的“金凤凰”,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管理的核心是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近两年小岭形成了一种企业在全面追求最佳成本、最佳质量、最佳效益上做文章;员工在努力达到最佳业绩、最大贡献、最好报酬上下功夫的氛围。企业转制后,他们按精干高效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起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驱动机制,形成了市场压力人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责权利相一致的成本管理制约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企业不是按人设岗,而是因岗设人,科学配置企业组织机构,又精编至四部一办,原机关中层干部由23人压缩到7人,人员精干高效,啥事也没耽误。对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他们进行重新缩编整合,减少了管理层次,使一线生产和管理更加顺畅。全公司通过改制共剥离和重新调整了近200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企业仅此每年可减少费用支出50多万元。
严格到位的科学管理必定产生良好的效果。从2000年至今,虽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小岭吨水泥综合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去年在全省水泥销售价格下降20元的情况下,公司仍完成利润221万元。
管理是无止境的,管理不是孤立的,科学管理与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能产生无穷的作用和效力。这是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近两年总结的管理新经验。他们注重把管理与推进企业采用新技术相结合,通过采用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公司正在施工建设的日产12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他们采用了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和粉煤灰配料高效静电及袋式除尘设备新技术和管理手段,使整条生产线实现微机自动化控制。尽管新工厂投产后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幅提高,但公司员工总数依然保持在800人以内,管理成本由此大幅下降,效益迅速上升,人均年生产水泥由现在的275吨提高到930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00吨,吨生产综合成本降低65元,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据马云龙介绍,新生产线投产后,按2002年水泥平均销售价285元计算,企业每吨水泥仍有40元左右的利润空间。如实现年产75万吨,企业可获利润近3000万元。这是小岭这只“金凤凰”的一次巨大飞跃……
老班子增强新观念 “金凤凰”展翅高飞
走进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荣誉室,望着挂满墙和摆满柜橱的奖牌、奖状、奖杯、奖旗,你会为他们取得的各项优异成绩而振奋。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仅总局、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奖励就有50多项……
记者在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采访了20多位离退休及在职干部和工人。问起小岭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变化,他们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小岭能有今天,得益于企业有一个务实廉政、进取、深得群众信任的领导班子;企业有一个好带头人;有一支好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谈起他们的领导,工人们言语中充满了敬佩和爱戴之情。
小岭的领导班子有五位成员,其中四位的年龄是50岁以上,应该说岁数不再年轻,但他们干起工作和年轻人一样有朝气,思想观念也比较超前。小岭的转制为什么顺利成功?关键在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率先置换了身份。砸碎了自己原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他们再也没有国有单位的处级干部身份,命运与转制后的企业和职工的命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领导班子自我革命的模范行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凝起来,职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此举可谓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截断了退路,因此也迎来了光明。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企业转制过程中,有部分年龄偏大的职工需要内退,总经理马云龙和党委书记贺宪在医院工作的妻子,与其他职工一样离开了热恋一生的工作岗位。他俩说,转制后的企业干部和工人都是企业的股东,都是主人,企业是大家的,领导的家属更不能搞特殊。
在这里,记者还感受到了小岭干部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市场经济观念。不管你在哪个工作岗位,人人都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工作。抓党务的懂经济,抓经济的会干党务,工作分工不分家,有大事大家一齐上,班子成员一条心。他们心中有一个不变的观点:经济是根本,发展是主题,企业的生存和进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大事。
董事长、总经理马云龙负责企业全面行政工作,但他还兼党委副书记,对党务工作也十分在行;党委书记贺宪不仅负责党委的全面工作,还兼任公司副经理、副董事长,负责企业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工会主席郭杰除负责工会全面工作外,也兼任副总经理,分管党政办、文教、卫生工作;纪委书记王振华在负责纪检工作的同时,还分管公安、司法及工程施工现场的协调指挥工作。他们都懂业务和管理,工作相互交插,融为一体,遇有重大决策,都是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有的问题虽有争论,但大家不争权;有的问题认识虽有分歧,但大家不分心,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
爱岗敬业是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干部工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总经理马云龙在小岭担任厂长已达十年,与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机关干部和几位老工人反映,只要马云龙不出门,一年四季几乎天天早晨五点多起床到车间和厂区转一圈,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已经成了习惯。他自己也说,车间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一天看不见就惦记着想她。党委书记贺宪也是爱企如家。有一年他妻子到哈尔滨做一次大手术,因企业正在进行机械大检修,工作异常繁忙,他在哈市医院只护理妻子一天就返回了企业。2001年春天企业45天的技改大会战,领导和职工一样,早晨5点多钟上工地,几十斤重的耐火砖与工人们一起往窑里搬;几十米高的立筒框架和工人一样往上爬,大家为此深受感动。
工作中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平时严格按《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八不准规定》办事,不该自己得的,他们坚决不要,该自己得的,他们尽量顾大家。从2000年至今,上级有关部门每年都颁发给领导班子二至三万元奖金,但班子成员每次都用这些钱买了奖品,分给60多名中层干部。总经理马云龙说,工作是大家干的,贡献是大家的,尤其是中层干部工作辛苦责任大,我们不能把这些钱往自己兜里揣,那样会失去民心的。
干群关系的好坏是反映一个企业兴衰的重要标准。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小岭的领导班子号召力很强,开展工作一呼百应,深得百姓认可。企业能形成这种局面,得益于他们扎扎实实为百姓办事替职工着想的好作风。一位老干部说,我们厂领导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不只是喊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从2000年至今,公司投入400多万元资金改善和美化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先后建起了灯光球场、老年门球场、儿童乐园等服务娱乐设施。企业共有离退休干部、工人443人,这些年企业逢年过节和秋冬搞福利待遇,他们和在岗的干部、工人是一个标准,人人都有份。有的职工高兴地把这种分配称为“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企业改制后应属企业负担的职工保险、补贴和待遇等都坚持了
下来,有的甚至还提高了水平。说起这个情况,离退休干部肖洪志、李开富、张宝君、王恩荣等人自豪地说,生活在小岭这样的企业,我们感到幸福和美满。
干部关心群众,群众热爱企业,支持企业。2001年5月份2号窑改造时,肖洪志等30多名老干部集资200多元买了茶叶、雪糕和写了慰问信慰问一线的400多名工人,那场面至今令人难忘……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从1998年至今,企业有816人次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个人,其中有12人被总局授予“北大荒好职工标兵”和“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有两届党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勤奋务实、锐意进取的小岭人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他们仍不满足,还将创造更加耀人的业绩。9月份新的生产线投产后,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将以辛勤和智慧写下更加精彩的一页,我省建材行业的这只“金凤凰”,将展翅高翔在龙江大地上!
(原载于2003年6月9日《农垦日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