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抓党建 立足创新促改革
与时俱进抓党建 立足创新促改革
与时俱进抓党建 立足创新促改革
中共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
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适应企业改革的新要求,我们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围绕改革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企业改革改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企业党组织成为企业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为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班子建设,发挥表率作用促改革
企业领导班子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企业改革的成败。我们企业党委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改制前,企业多年来生产经营比较好,职工收入相对稳定,与周边的企业相比,我们总有一种优越感,在职工群众中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改革,有国企这个帽子戴着比较安全,市场变化了,还有国家保护,总局不会放下我们不管;如果自己主动改革,实行转制搞民营,万一不行,谁来管?但是,我们党委一班人面对水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不进则退,自己不主动转制改革,就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敢于应对竞争的改革创新精神,使小岭领导班子痛下决心,企业必须走改革改制这条路。领导班子果敢提出以量资配股形式置换国有职工身份的改制方案。
置换干部职工身份,是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难在哪儿?难在职工观念的转变。要使职工转变观念,领导班子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我们班子成员都已在厂级领导岗位工作多年,一直在山沟里摸爬滚打多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使我们有天天都在走钢丝、时时坐在火山口上的感觉。尤其是当时企业规模不大,技术不先进,虽然这些年略有盈余,但随着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近三年各厂家由于销售不畅,竞相压价,每年吨水泥以10至15元的价格下降,企业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发展了的市场,作为企业领导者顾虑较大。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针对小岭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严峻形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云龙和党委书记贺宪,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正处级干部身份,率先置换了身份,断了自己的后路。也正是这种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小岭干部职工的深厚感情,促使我们一班人带领大家共同把企业做强做大。在主要领导带领下,党委一班人解放思想,主动放弃了处级干部身份,转换了身份,断了自己的后路。决策者对改制的态度决定着职工的选择,因为多年来绝大多数职工、离退人员、老干部、老工人对班子的信任度较高,每年职工对领导干部民主评议、主要领导的优秀率一直在95%以上,在他们心目中,我们的决策能够想到全体职工的利益,我们的言行值得他们信任,我们的人格值得信赖。职工们的期盼,对企业前途命运的责任,多年来与职工结下的深厚情谊,使我们感到在企业处在转制的关键时期,能否带头放弃个人利益,下决心与企业同生存、与职工共命运,不但是对我们班子成员党性原则的考验,也是对我们人格的检验。
我们班子成员始终做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廉洁自律,处处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为职工群众做表率。在与德全公司合作期间,德全公司曾提出拿300万元现金赠给班子成员,其中,董事长、总经理马云龙可分得大部分,再给企业500万元作为补偿。但我们个人分文未取,最后为企业争取1000万元的资金。在量资配股实施中,按文件规定企业经营者可提在位期间所有者权益增值部分的5%至8%作为奖励股奖给董事长、总经理,但我们考虑到职工当时的承受能力,认识上尚需逐步转变,最后决定只提5%,并与班子成员按比例共同分配。主要领导及班子集体的思想境界,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赞誉,保证了企业改制,改造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党组织工作职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改革
结合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党委把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遵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党委书记兼任副董事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监事会主席,其他党委委员通过合法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任职的方式,做到了经济组织与党组织同步建立,经营管理者与党组织负责人同时配备,使党委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
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在建立健全了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制度。公司党委始终将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纳入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中,明确党组织具有对企业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保证决策实施的职能。健全了企业党组织对企业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各项制度。比如公司决定新上三号生产线前,公司党政领导反复研究,并分别带领有关人员对国内水泥市场进行充分考察、调研,经过周密详细的论证,最后才做出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基础。
坚持并完善了公司党政领导在重大问题决策前的沟通制度。在组织形式上,确立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及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采取职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议的形式,并对参加人员、议事内容、议事程序、会议贯彻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决策前征求党组织意见写进董事会议事制度中,未经党委讨论或党委未形成意见的决策方案,暂缓决策或不决策,公司党委对董事会的决策方案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供董事会参考。股东会(董事会)对决策方案审议通过后,公司党委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员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坚持党管干部同总经理依法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起来,将管人、管事与管思想相统一。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并完善了公司《干部尾数淘汰实施方案》、《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党委讨论干部票决制度》等办法,对中层管理人员的选聘由总经理提名或党委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分别按规定程序聘任。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稳定凝聚人心促改革
公司党委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来抓,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维护企业稳定这个大局,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改制之初,不少干部职工对企业股份制改造心存疑虑,认为企业效益不错,没有必要搞改革,特别是中层干部和机关干部对身份置换有顾虑,有的甚至表现反感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党委积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党委召开支部书记例会、中层干部大会和老干部座谈会,积极宣传上级关于国企改革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形势任务教育,采取举实例讲道理和算账对比等方式,讲清企业面临的潜在危机,企业不改革,机制不转换,就没有质量、成本、效益的优势,市场占有率就会下降,最后被市场所淘汰。说明只有通过企业改革促进发展,职工才能受益的道理,消除了中层干部的顾虑,进而中层干部对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和改革意识。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企业改制中要发挥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就必须从细胞抓起。从党员抓起,充分发挥党员的发锋模范作用。在中层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基础上,各支部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思想、形势教育,及时向职工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党员带头收集职工的各种思想反映,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从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具体措施着手,采取集体座谈和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工作,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企业上下在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职工身份置换和技术改造上形成了共识。职工积极投身到企业的改革之中,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改制、改造的顺利进行,实现了企业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
在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人力资源改革上,同样发挥了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公司党委在对山东、辽宁、吉林等外埠和省内大型水泥企业进行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拍成专题片在全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工人中分三个层次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使公司上下形成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提高管理效能的共识。在2001年和2002年进行的两次机构改革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中,公司党委本着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方案,精简了机关设置,充分体现了员工的意愿,真正落实了员工对人事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企业机构改革不仅平稳推进,而且得到员工的称赞和拥护。企业管理人员大幅度调198整,工人安置转岗,没有发生一人上访事件,保证了企业改革稳定大局。
公司党委注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2年底,公司13个基层党支部不再设专职书记,改由行政一把手兼任,实施“一岗双责”制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公司党委为保证企业改革、改造、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相继组织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文明班组竞赛、岗位技术操作比赛,以及党员先锋岗、红旗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找准了企业党建与企业改革的切入点,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了鼓励员工,树立典型,公司党委加大了选模范、树标兵、评技术革新能手活动的奖励力度。今年,公司党委正式下发文件做出规定,首次被评为公司劳模的送北京考察旅游;连续两次被评为公司劳模的送南方发达省市学习观光;连续三次被评为公司劳模的送国外考察观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司党委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发挥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凝聚人心的舆论导向作用。公司党委实施了“献爱心、送温暖”工程,组织党员干部积极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每年“七一”、春节前,公司党委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慰问病困员工。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员工家属患病住院,公司领导要抽出时间前去探望,患重大疾病,公司党委号召广大员工为其捐款,以减轻他们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今年,“七一”前夕,党委发出号召为徐艳清捐款八千八百多元。近年来,公司为员工做了大量好事、实事,累计为病困员工捐款达6万余元。充分体现了党的温暖,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目前,公司广大党员和全体员工在公司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全力攻坚三号生产线的扩建工程,发扬“敬业、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努力实现“富民兴企、争创一流”的企业奋斗目标。
(本文在2003年10月省农垦总局党委在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的垦区工业企业改革现场会上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