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与时俱进抓党建 立足创新促改革

与时俱进抓党建 立足创新促改革


        与时俱进抓党建 立足创新促改革
           中共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
  2001年,小岭水泥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活力。回顾这段工作,我们感到,这既是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成功实践,也是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方针,充分调动职工改革、发展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召开职代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教育动员广大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解改革,主动投身改革,为完成这场以职工置换身份,成为企业投资主体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认清形势,理顺情绪,形成改革共识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改革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职工置换身份,改变的是职工国有企业身份,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我们积极引导职工认识改革,主动积极参与改革,成为工厂改革的主体。我们了解到,对于置换身份,职工有三个不托底:一是改变了国有职工身份,对今后的劳动和生存保障不托底。二是对自己投资入股,能否有收入不托底。三是怕身份变化了,自己成为纯粹的打工者,对权益保护不托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会在改革方案推出和召开职代会之前,积极组织召开了多次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车间主任骨干会、职工小组会、职工代表座谈会、车间民主管理会,引导职工认清三个形势,确立三个观念,争取三个主动。
  一是认清国家推进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势。进行所有制改革就是通过国有资本退出某些行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是企业筹资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职工成为企业投资主体的重要机遇。二是认清同行业水泥发展的形势。在全国全省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水泥企业做大做强是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实现企业股份制改造,特别是职工成为企业投资主体,不但能解决一股独大,多元化投资问题,也能加强企业管理,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三是认清小岭水泥厂自身的发展形势。小岭水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改革前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形势,但如果满足这些成绩,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就注定要在别人的加速发展中,失去应有的市场。确立三个新观念。一是自己是劳动者也可以是所有者的观念。二是确立自己有劳动收入也可以有资产收入的观念。三是确立自己享有劳动权,也可以在新体制下,通过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形式,深化改革,拥有投资发展决策权的观念。引导职工争取三个主动。一是主动通过置换身份拥有资产。二是主动争取知情参与企业管理。三是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增加资产收益和劳动收入,从而使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由此职工认识到必须参与改革,参与竞争,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样就为推进改革提供了较好的思想保证。
  二、发挥职代会作用,解决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理顺情绪,形成共识,是进行改革的第一步,为召开职代会讲座通过改革方案奠定了好的基础,而要召开职代会,使方案变成广大职工代表的意志,还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我们认真把握职代会审议方案充分酝酿这一关键阶段,开展了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讲解方案,让职工树立信心。通过对方案的详细讲解,让职工明确改革的目标,具体措施和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带头置换身份,让职工放心。特别是马云龙厂长带头打破铁饭碗置换身份,彻底打消了职工的顾虑和担心。
  ———充分征求意见,让职工顺心。方案制定后,我们组织职工进行了11次讨论,让职工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修改意见35条。由于我们抓住了充分酝酿阶段的三个关键环节,使改革方案得到广大职工的真心拥护。使职代会在创新体制,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通过职代会,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从2000年开始,我们先后召开了4次职代会,讨论通过了《企业改制实施细则》、《职工认购股份标准》和《职工身份置换股、岗位股和奖励股设置规定》等各项决议,合理分配与设置股权,保证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产权明晰,从而使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国有股占2657%,企业员工股占7343%。
  (二)通过职代会,实现投资决策的民主化
  实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仍然需要继续坚持把职代会作为投资决策民主化的渠道,通过职代会,广泛征求意见,积极论证,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2002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准备建立第三条生产线,方案交给职工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在职代会上进行表决通过,决定筹集125亿元,建设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后,新增水泥生产能力45万吨,使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三,人均劳动效益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倍,成本比全省低65元。
  (三)通过职代会,实现企业管理的公开化
  2001年底进行改制以来,我们在公司党委领导下,坚持用公开化的方式,加强企业管理。通过职代会,进一步确立了实施股份制改造后,应进一步坚持公开化制度,规定在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干部职工工资、奖金分配等十几个方面必须公开。按照职代会决议要求,为了搞好企业物资采购,我们成立了有职工代表参加的采购招标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担任招标小组组长。通过比价采购,原煤每吨降低价格15元,全年节约126万元。铁粉、石膏等原材料,经公开招标,每吨降低价格10元,全年节约207万元。三号生产线工程,经公开招标,节约投资1000万元。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通过职代会决议每月公开。企业招待费使用情况定期向职代会报告,接受职工监督。
  为了保证公开制度的落实,我们坚持厂务公开的目标责任、定期汇报、责任追究、监督检查、按月考核制度,并向职代会报告厂务公开落实情况。
  三、创新民主管理制度,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企业实现改制以来,企业所有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民主管理必须走创新、坚持、完善之路。
  (一)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积极参加企业管理
  为了适应股份制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企业改制的同时,我们就召开了专题职代会,选举职工代表进入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两年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10余次,提出意见10多条,认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二)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职工利益
  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国家在国有和其它所有制企业,广泛推行的维护职工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后,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特别是在职工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五项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了平等协商,工会主席代表职工与企业经理签订了集体合同,维护了职工的权益。
  (三)完善评议领导、管理人员制度,搞好民主监督
  改制后,我们继续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和管理人员制度。一是对公司领导层进行评议、测评。二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评议、测评,通过评议有27人上岗,30人落聘。三是对一般管理人员进行评议和测评。有55人通过评议上岗,44人落聘。
  两年来,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真心代表职工根本利益,使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成为广大职工的统一行动,使企业和职工真正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保证了企业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的顺利进行。
  (本文在2003年10月省农垦总局党委在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的垦区工业企业改革现场会上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