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深化改革谋发展 真抓实干创新业

深化改革谋发展 真抓实干创新业


       深化改革谋发展 真抓实干创新业
         ———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马国栋 记者张晓明
  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垦区工业战线上的一个老典型,也是全省水泥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企业连续十年盈利,尤其从2000年开始改革至今,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22万吨发展到年生产水泥达到75万吨,粉磨能力提高到120万吨,水泥产量是改制前的6倍。企业连续三年利税超千万,职工年均收入12544元,是10年前的6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改革使小岭这个老典型焕发了青春、焕发出了活力。
  推进体制创新 加快企业发展
  改革前的小岭水泥厂是国有独资企业,经营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乐观。但厂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省内外水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小岭水泥厂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机制落后,负担比较沉重;设备年久老化,难以与先进企业竞争。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2001年,他们抓住总局党委推进垦区工业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机遇,在总局主管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始了股份制改造。但捧惯了国有“铁饭碗”的职工,听到厂领导在大会上宣布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消息后,开始对身份置换比较反感。一些职工认为,我们的企业经济效益挺好,用不着改革。面对这一情况,厂领导先后召开各类人员会议统一思想,通过讲道理、举实例、算细账等方式,使职工认清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机,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是大势所趋。针对部分职工担心改制后报酬可能降低的问题,厂领导在大会上重申了改革的目的和原则:保障大多数职工的利益,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厂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企业才能拓宽生存环境,职工的生活质量才能有保障。通过宣传、引导和教育,职工群众逐步消除了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和身份置换的顾虑,并积极投身到改革中。全厂800多员工用不到一周时间,就把400多万元现金股资筹集到位。企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职工股占74%、国有股占26%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按新机制开始运转起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公司科学地设置了企业的组织机构,整合了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原4个车间合并成一个分厂。调整和理顺了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减少了管理层次。机关原23个科室精缩到只有企业管理部、财务部、技术开发部、党政办公室、生产安全和厂工会等科室,企业57个中层干部减到27个,在岗人员由1015人精编到818人。仅此一项年减少管理费用60多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一线工人由501人降到373人,21名车间干部减至7名。在机构改革中,有69名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后方充实到生产一线。改制后的公司机关精干高效;生产车间步履轻捷。
  人们看到,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人人爱岗敬业。干部和工人,干多少工作就能挣多少钱,负多大责任就获多大报酬。现在全公司人员的工资分13档,最高月收入5800元,最低为400元。公司领导和机关干部挣岗位工资,但收入多少与公司当月水泥产销量挂钩,产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员工资就增加一个百分点。生产一线的干部挣产量工资,水泥产销量越多挣得越多。新机制使企业产生了从没有过的生机和活力,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吨水泥综合生产成本连续三年下降。去年在全省水泥市场销售价格每吨比上年下降20元的情况下,企业仍获利610万元。
  坚持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从1981年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从开始的66万吨、10万吨、22万吨,一直发展到今天的75万吨,走的就是一条不断挖潜、不断改造、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从1995年开始,他们围绕优质、高产、降耗这个技改主题,展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后投资2700多万元,将原来的手工配料改为机械配料和微机计量控制;粉磨能力由改造前的一小时18吨,提高到一小时23吨,尤其是投资1500万元对二号窑进行窑外分解技术改造,熟料台时产量由18吨提高到25吨,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满足了生产高标号水泥的要求。更为可喜的是:他们还引进粉煤灰添加技术,一年消耗工业废渣10万吨,不仅开发了水泥新品种,还享受到了国家环保减免税待遇。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增收400万元。2002年公司又投资1000万元拆除了两台小水泥磨机,新建了一条日产1000吨水泥磨机,使粉磨能力由过去的30万吨提高到60万吨。同时他们还新建了6个散装水泥钢贮仓,贮放能力由过去的2200吨增加到4600吨。由于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今年水泥生产吨综合成本同比降低30元左右。尝到技术改造甜头的小岭人,从2002年8月开始,在总局的支持下又多方筹资兴建了一条日产12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使年生产水泥能力将达75万吨,粉磨能力达到120万吨。企业生产能力将一跃成为黑龙江省150家水泥生产企业的第三名,该厂以新的英姿展现在了同行业的面前……
  水泥生产企业本是一个重度污染的企业,但记者在这里了解到,小岭仅从2000年至今,就投入近400万元装配了9台不同型号的静电收尘器,对30多处粉尘排放点进行有效控制,改善了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在全省众多水泥生产企业中率先通过了国家环保达标验收,公司先后被评为垦区、省和国家级环保先进企业、省十佳环保单位,他们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水泥、矿渣水泥、大坝水泥等,先后获国家建设部门等部门推荐的“优质建材产品”和“绿色建材产品”称号,畅销我省哈尔滨、大庆等地市场。
  推进管理创新 转换运行机制
  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科学管理功不可没。从业务部门和生产岗位的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到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存、付款、索赔、产品的出厂及工程项目的预算审批、合同管理等,都有一套严格而又相互制约的程序。小岭不仅常规管理细致,而且还注意创新管理。今年他们又首次推出了程序化管理的新举措,要求公司一切人员,不仅要按章操作,按章办事,还要学会按科学程序办理事务,而且每月的5日都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检查按章按程序办事的落实和进行情况。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生产的“三岭牌”水泥被国家建材局和建设部列为首批推荐产品,并被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授予“权威检测达标产品”称号,顺利通过了ISO-9000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双认证,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这只我省建材行业的“金凤凰”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近几年来,小岭完成了企业在全面追求更低成本、最佳质量、更大效益上做文章,员工在努力达到最佳业绩、最大贡献、最好报酬上下功夫的转变。企业转制后,他们按精干高效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起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驱动机制,形成了市场压力人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责权利相一致的成本管理制约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企业不是按人设岗,而是因岗设人,科学配置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2002年底他们把机关机构,又精编至四部一办,原机关中层干部由23人压缩到7人,人员精干高效,啥事也没耽误。对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他们进行新的缩编整合,减少了管理层次,使一线生产和管理更加顺畅。全公司通过改制共剥离和重新调整了近200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企业仅此每年可减少费用支出50多万元。从2000年至今,虽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小岭吨水泥综合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去年在全省水泥销售价格下降20元的情况下,公司仍完成利润221万元。
  领导团结一心 职工干劲十足
  走进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荣誉室,望着挂满墙和摆满柜橱的奖牌、奖状、奖杯、奖旗,你会为他们取得的各项优异成绩而振奋。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仅总局、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奖励就有50多项……
  记者在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采访了几位在职员工。问起小岭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变化,他们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小岭能有今天,得益于企业有一个务实、廉政、进取、深得群众信任的领导班子、一个好带头人、一支好的员工队伍。谈起他们的领导,员工们言语中充满了敬佩和爱戴之情。小岭的领导班子有五位成员,其中四位年龄在50岁以上,应该说他们不年轻,但他们干起工作和年轻人一样有朝气、思想观念也比较超前。小岭的转制为什么顺利成功?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成员率先置换了身份。砸碎了自己原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他们再也没有国有单位的处级干部身份,与转制后的企业员工的命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领导班子自我革命的模范行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凝聚起来,职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此举可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截断了退路,因此也迎来了光明。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企业转制过程中,有部分年龄偏大的职工需要内退,董事长、总经理马云龙和党委书记贺宪在医院工作的妻子,与其他职工一样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他俩说,转制后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股东,都是主人,企业是大家的,领导的亲属更不能搞特殊。总经理马云龙在小岭担任厂长已达10年,遇有重大决策,都是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有的问题虽有争论,但大家不争权;有的问题认识虽有分歧,但大家不分心,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他们与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几年来,总经理马云龙只要不出差,一年四季几乎天天早晨五点多起床到车间和厂区转一圈,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已经成了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车间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一天看不见就惦记着想他。党委书记贺宪爱企如家。有一年他妻子到哈尔滨做一次大手术,因企业正在进行设备检修,工作异常繁忙,他在哈市医院只护理妻子一天就返回了企业。从2000年至今,上级有关部门每年都颁发给领导班子二至三万元奖金,但班子成员每次都用这些钱买了奖品,分给60多名中层干部。总经理马云龙说,工作是大家干的,贡献是大家的,尤其是中层干部工作辛苦责任大,我们不能把这些钱往自己兜里揣,那样会失去民心的。一位老干部说,我们公司领导实践“三个代表”不是喊在嘴上,而是体现在了行动上。从2000年至今,公司投入400多万元资金改善和美化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先后建起了灯光球场、老年门球场、儿童乐园等服务娱乐设施。企业共有离退休干部、工人443人,这些年企业逢年过节和秋冬搞福利待遇,他们和在岗的干部、工人是一个标准,人人都有份。企业改制后应属企业负担的职工保险、补贴和待遇等都坚持了下来,有的甚至还提高了水平。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从1998年至今,企业有816人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个人,其中有12人被总局授予“北大荒好职工标兵”和“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企业也先后被总局党委和省委授予“先进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今年,单位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光荣称号。企业发展后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先后为阿城市捐资助学10万余元,为小岭镇投资30万元修路等,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勤奋务实、锐意进取的小岭人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他们仍不满足,还将创造更加耀人的业绩。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将以辛勤和智慧写下更加精彩的一页,我省建材行业的这只“金凤凰”将展翅高翔在龙江大地上!
  (原载于2004年4月27日《黑龙江工人报》第9版“五一特刊”并附有三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