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一编 概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迎春机械厂,位于东北三江平原东部、完达山南麓,穆棱河兴凯湖沉积平原东北部,虎林县境内的迎春镇。地处东经 132°57′,北纬46°03′。东面与迎春镇菜队为邻;西面以西大岗东天然水线为界与八五四农场九队接壤;南面隔七虎林河、迎春二湖与虎林县种马场、富荣大队的二队相望;北面有天然水线和迎春林业局、迎春镇二队、迎春镇砖厂相连。
  二 地形地貌
  工厂境内南北长5 公里,东西宽4.5 公里,地形略呈长方形,总面积三万三千四百亩。
  厂内地形概属平坦,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坡降平缓在 1/1000—1 /2000之间,微地形变化较为复杂,无高大山体,迎丰山、红牧山、一千七山包为三个最高岗地。海拔高程在66.8米至了1.3 米之间,最高处为一千七山包,最低处为铁路桥以北。岗地与低平地相间分布,有五块大小不等的漫岗地,各土岗面积在2,000 — 2,500 亩之间,岗地之间呈季节性积水的水线和不同沼泽化的沼泽地。
  自然植被:迎丰山、红牧山、一千七山包三个最高岗地原生长着原始状态的以柞树为主的次生林,现多已破坏;漫岗地多为榛材、苕条和柳毛子等灌木丛;尚未开垦的低洼地生长着小叶樟、三棱草等。
  七虎林河为我厂界河,发源于七虎山,流入乌苏里江。流经我厂3.5 公里,我厂为中游地区,流域面积22.5平方公里,主流平缓,平均流量10—25立方米/秒,洪水期最高达745 立方米/秒,而枯水期仅有0.35立方米/秒。河床弯曲东流,泥土底质,旱季河宽仅6 —8 米,雨季涨水,河水出槽倒灌,水面宽达几公里。
  天然水域除七虎林河流外,尚有迎春湖,面积80亩左右;菱角泡,面积40亩左右;迎春二湖,面积在百亩以上。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2 —4 米。新开河为我厂建厂初期开挖的人工河,接纳迎丰山的天然水,全长1 公里,注入七虎林河,常年有积水。小水库,1983年兴建,水库面积30亩,库水总容量约7 万立方米,已投放鱼苗。
  本厂地上、地下水源都很丰富,如能有效地加以控制、改造、利用,对发展灌溉、发展养殖,潜力很大。
  三 占地面积
  全厂土地总面积33,400亩,其中可耕地13,000亩。现有耕地 8,000亩。可垦荒地11,200亩,水面600亩,建筑物及道路占地8,044亩,其他土地5,556亩。厂区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工业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
  四 气  候
  本厂属东亚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强劲的西北风经常吹袭,夏季受到付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雨集中,气温湿润,多东南风,春秋季短促,气候多变。
  全年平均温度2.1℃,年温差为—40.5℃—35℃。年积温幅度为1952.9—2543.3度,平均2406.4度。
  常年无霜期128天,最长无霜期(1973年)146天,最短无霜期 (1969年)107天,初霜期一般在九月二十三日左右,终霜期在翌年五月十七日左右。
  日照历年平均2286.3小时,最多的1975年2572.4小时,最少的 1963年1976.5小时。日照以5—9月时间较长,为964.3小时。幅射强度大,提供了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
  年平均降水量579 毫米,年际变率大,最大降水量(1981年)为 1147.8 毫米,最小降水量(1975年)369 毫米。雨水比较充沛,降水量多集中分布在六、七、八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 以上,年内总蒸发量为420 毫米左右,有利于作物的生育。
  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冬季西北风居多,春季以偏南风为主,最大风力(1974年4月20日)达到10级,最大风速可达25—28米/秒。
  年平均冻土深度为161 公分,最大冻土深度(1966—1976年)为 200公分,最小冻土深度(1964—1965年)为66公分。
  最大积雪深度(1972—1973年)为79公分。
  五 地质土壤
  本厂土壤一般底层为沙,表层为粘土。沙层出现的深度,随地形而异:低地深,岗地浅,高岗地则沙层裸露。土壤随地形、植被、水分、母质而有显著变化:高岗地为沙质暗棕壤,黑土层厚在 16 公分左右;缓岗地为白浆土,面积较大,较高的平地为沼泽化白浆土,这两种土壤黑土厚10—15公分,下部为白浆土,土质较粘,平地为沼泽化草甸土,黑土层厚20—30公分,并在50—90公分处有第二黑土层;低平地为草甸沼泽土,表层15公分为半泥炭化层3 低洼地为泥炭沼泽土,泥炭层厚一般在30公分;沿河地区为泛滥地沼泽土或泛滥地草甸土。
  本厂主要土类为白浆土,白浆土和沼泽化白浆土约占可耕地的70%,其余为棕壤土、草甸土。土壤地质以粘土为主,黑土层较薄,土壤结构不良,理化性状差,抗涝抗旱能力弱。
  多年来,由于用地养地失调,忽视对土壤养分和有机质返还,土壤中肥力、有机质逐年下降。
  本厂地质构造概属于隆起的完达山南坡和沉积的穆棱河兴凯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复盖厚达10—30米,水平分布上为表层粘土1 —4 米,粘土层厚度随地形而异,洼地厚岗地薄,高岗地表层没有粘土而黄沙裸露,其下为沙性土,中游粗沙以含砾中粗沙为主,夹少部份细沙,垂直分布上层砂性与粘土交替出现,以沙性为主,深层中常夹有机质出现,为半腐烂的木块、树枝,或薄泥炭。
  地下水:在8 米左右为地表沉积水,在25—32米之间是锈水层,在65—70米之间是地下承压水层,水量比较丰富,水的流向从西往东缓慢流动。水质是微酸性或微碱性。10号井水1976年经虎林县卫生局化验微酸性;水泵房西井水经鸡西矿务局化验为微碱性。
  六 资  源
  本厂有比较宽阔的土地,地势平坦,兼有高岗、漫岗和平原,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水源充足,具备办好职工群众农副业基地的综合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
  草原主要分布在七虎林河沿岸,植被以小叶樟、三棱草、五花草为主的低温地杂草,草质优良宜牧。
  厂内水面有界河七虎林河,有迎春湖、菱角泡,迎春二湖,以及小水库,可作天然或人工鱼场,并可饲养鸭鹅。自然鱼种主要有鲤、鲫、鲶、狗鱼等。小水库养殖的鱼种有鲤鱼、胖头鱼。水面有野鸭、水耗。还可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水源。
  山边地有野鸡、沙半斤等禽类可供狩猎。有黄花菜,蕨菜等野菜可供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