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厂、投产 一、建厂
1959年夏是迁厂,建厂的紧张阶段,厂党委提出:边迁厂、边建厂,做到迁厂、建厂两不误的口号。5月中旬老木工康惠忠、单维新第一批来迎参加建厂,随之李春林的大万国吊车,刘风挥开的介木西汽车陆续来迎春和八五四基建队一起投入建设厂房。8月29日部里指示:工厂要把来迎的职工组织起来,组成连、排、班,分工负责,要在上冻前盖44栋家属宿舍,以备来迎的职工有房住。八、九月份正值瞎蠓、蚊子、小蛟很多,特别是早晚丁人很厉害。大家起早贪黑,不怕风吹雨淋,昼夜奋战,向时间要宿舍。木工排的同志顶雨光膀子在屋脊上钉屋面板;支边青年两个女同志一次抬52块砖;工厂没有专业装卸队,也没有起重设备,迁厂、建厂砖瓦等物资,全靠双手一块块,一件件的从火车上卸下来,一个锅炉重十几吨垫上滚木一步一声号子移到锅炉房里。有的同志手打成泡,脚被水泡烂仍坚持工作,有的同志发高烧仍不下火线,有时进几个车皮,同志们不分昼夜的干,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从没有节假日,晚上百八十人挤到一个大宿舍里睡觉,吃的是吐面、小米粥、煮玉米棒子、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同志们毫无怨言,当时建厂任务十分繁重,而生活又异常艰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广大职工不畏艰辛,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艰苦奋战,早晨,上至厂领导,下至职工群众,纷纷而至参加跃进,从站台往工厂背砖。就是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到年底共建宿舍27栋2,544平方米,修补27栋房的火坑,盖学校一栋444平方米,并为八五四基建队备料运瓦99,430块,运砂2,700立方米,运石头230立方米,脱土坯 26万块,打草40万斤,卸火车皮472辆,搬运物资一万三千多吨。
二、山东支边青年进厂
1959年9月根据农垦部的决定,从密山农垦局抽调350名山东支边青年,其中男的70名,女的280名,来厂学徒,他们大多是山东省荣城县,文登县农村青年,刚刚到筑路队和工程团不久就调到工厂的。年令在18岁上下,小的16岁,他们是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北大荒的,来厂后就投入建厂,他们生活俭补,工作不怕苦和累,特别是女同志和男同志一样抬砖运瓦,淌水背草,为建厂立下了功劳。工厂开工后,他们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建立试验农场
1960年王震部长指示:沈阳厂搬到迎春后除担负工业生产外,为了考核机械化效能和实现“四自给”,要建立一个机械化试验农场,经营方针是:以粮为主结合畜牧付食品多种经营,逐步达到粮食、蔬菜、肉类、禽蛋自给。
1960年春工厂指令管理科组织人力、物力,用两台拖拉机又从附近农场借的五铧犁投入开荒生产。由于没有规划,盲目进点开荒,进度缓慢,截止6月底开荒1,292亩。5月中旬农场机械逐步充实和完善。部里指示密山荒地勘察设计院来厂指导帮助,先后为农场编制了土地利用、水利施工和畜牧业生产规划,为创建农场奠定了基础。6月中旬农垦部拨来的拖拉机和农业机械逐渐到场,并对全部机械进行了试运转,经过前段开荒总结了经验教训,为机车防陷五铧犁改为三铧犁,机车和大铧均进行了改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封冻前开荒7,511亩,当年播种1,065亩,8、9月份雨量较大,水库放水,大量的水流进农场土地,淹没了庄稼,截止封冻地表仍有10—30公分积水。
当年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共收获粮食1.5万斤。
一九六○年农场播种面积及收获情况统计表
亩:市斤
1960年农场进一步总结经验:
1缺乏农业知识,特别是对农时掌握不准,致使播种不及时,造成农业减产。
2排水工程跟不上,使作物遭水淹。
3肥种计划不周,农田管理知识不够全面,大田、蔬菜管理顾此失彼。
4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
1961年实验农场进一步规划,农场土地均在七虎林河沿岸,地势低洼大部份土地常年积水,排水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有专业队伍。通过规划,据密山设计院规划,如果实现两万亩地,需施工七条大型主干排灌渠和一条九公里防洪堤,总工程量15.5万土方,需劳力10.1万工日,这一规划,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加之工业生产任务重,此规划没能实现。
1962年春农垦部指示,牡丹江农垦局批准,从八五四农场拨给一个东兴分场,该场位于东方红附近,地势低洼,塔头、沼泽河流纵横,仅有一条公路每年封冻后才能通车,夏季出入需淌4、5里路的水,种子、化肥和生产物资全靠人背,有土地两万亩, 136名职工。接收时正值春季尚未化冻,接收人员没有经验也缺乏办农场经验,盲目听取分场领导的汇报,认为土地肥沃是基础,如果说问题是个管理问题。接收后就进行了规划设想,认为秋后全厂吃馒头没有问题了。实际东兴分场历年亏损,是八五四农场一个包袱,职工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每人每月仅给12斤定量,全分场职工听说归属改变,好象来了救星一样,精神振奋,对战胜困难度过难关增强了信心。工厂党委号召全厂职工以实际行动支援东兴分场,动员职工从低标准,瓜菜代的定量中每人节约2斤粮食支援春耕生产,以换来秋后的丰硕果实。
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播种8,080亩大田作物,由于水害和管理不善,加之獐狍、野鹿、黑熊糟踏,秋后只收回20万斤粮食,亏损14万元。
1961年冬将东兴分场交回八五四农场。次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试验场撤消,大部份职工分配到车间,留部份职工以蔬菜生产为主,行政上由总务科领导。1965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组织职工家属成立了“五七”大队,后来改为公司。
试验场历年亏损情况
万元
四、建厂初期的经济
1960年1 月农垦部决定工厂经营方针是:“以统配件为主,面向垦区为农场服务,年修自然台拖拉机3,000 台,内燃机2,025 台,康拜因1,215 台,基本达到中型企业标准”。工厂每年参加农垦部组织的各垦区订货会议,一切按指令性计划,没有整台专业产品,基本是垦区缺啥干啥,品种多,小批量、机型杂,据1960年至1964年统计资料,每年各种产品多达400多项,大件是“三轮一板”小件是不同规格的垫片近百种,每项多者几千件,少则几十件,工序较复杂的产品有链条,喷油咀、活塞,汽门等,每干一项都要有一套专用胎具。建厂初期的几年,由于产品杂乱,缺乏管理经验,造成连年亏损,1960年至1964年5年间,每年平均完成产值292 万元,工业累计亏损168.4 万元,农业亏损51.75总计亏损220.15万元,平均每年亏损44.1万元。
1960—196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五、建立规章制度
1960年总开工后,基本废除了汽车修理时期的管理制度,下半年结合反右整风,通过实践经验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1960年6 月28日以党委、厂部、工会、共青团的名义,颁发了车间之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办法。办法规定:(一)按照国家与生产计划,保质、保量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二)开展群众性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革新运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三)节约原材料、工具、物品,料尽其材。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四)在发挥机具生产潜力的前提下,机床,工具、设备要加强爱护与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五)保证安全生产,杜绝事故,车间秩序整洁有序,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主动协作,树立全厂一盘棋的思想。通过劳动竞赛推动了生产不断发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涣发了职工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全年共评选占职工总数12.3% 的先进人物,有69人提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有50项,实现48项。一车间造型组通过竞赛比武,链轨板造型从每班600 块,提高到746块,全厂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好局面。
1960年6 月20日工厂下发了“财务包干核算办法”,流动资金实行分户管理,限额开支,对年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没有计划的一律不开支,临时计划需由主要领导批准,办公用费按各科室人员规定标准。
1960年6 月30日为加强劳动纪律,厂下发了“内部劳动规则”共分七章29条。对职工的录用、调动、辞退、基本职责、考勤与请假、奖励、惩罚等规定了管理办法。对各级干部要求,必须坚持民主,反对强迫命令,不许压制民主,不许打击报复,严禁用非法手段处罚职工。各级干部要深入生产,深入群众,同群众谈心交朋友,遇事同群众商量。职工是工人阶级成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老实,对党的一切决定和领导一切指令,应坚决服从,使之提高组织纪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1962年规定,为确定保证计划完成,编制计划时要做到“四不下”即:无工艺不下,无材料不下,无工装不下,无卡具不下的计划管理制度。从而严肃了计划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月初松,月末紧的生产混乱局面。
1963年10月16日工厂根据工业七十条下发了“关于干部及业务人员上岗及劳动的规定”,要求干部及业务人员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深入调查,抓关键,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促进生产和促进革命化。厂级干部及科级干部每周劳动一天半、全年劳动三个月。一般干部每周劳动一天,各级干部按其特点按“一顶一、两顶一,四顶一的原则,分别参加各车间、各工种的直接劳动,要固定岗位学一门技术。各级干部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互相扯皮,总结经验,使之不断改进工作。
1964年3月11日厂部下发“关于贯彻经济政策的几项规定。规定提出;几年来职工经营园田地和小开荒,对改善职工生活起了积极作用,补充了付食品的不足,干部,职工必须坚持每人三分自留地,包括历年的小开荒,在原有自留地的基础上不准多分多占,耕种自留地只能在业余时间,保证在不影响休息、生产、工作、学习的情况下进行。每户允许养几只鸡鸭、一口猪、两只羊,不允许从事投机盈利活动。
1964年6月24日工厂下发了“关于劳动定额修改与调整的通知”劳动定额是在总结前几年定额的基础上修改的,经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各项定额不断突破,有的产品不断翻番,如不调整将阻碍生产的发展。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于六月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整顿定额工作。修改方案发到各车间,班组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总的是切实可行的。这次调整定额对加强劳动管理,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整风运动
1961年2 月,党委根据党中央文件精神,开展了全厂性的整风运动。全厂上下开展起了以整“四风”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四风就是: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特殊风,采取大总结、大检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提高的整顿方法,广大职工都在大小会上畅所欲言,揭露问题,对生活、生产方面提出了2,187 条意见,8 月份党委召开了科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与会同志敞开思想,提出了988 条意见。党委常委贺清仁代表党委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检查。随之成立了整改办公室和生活办公室。归纳整理了群众意见,经过党委的努力在短期内有66% 的意见得到了整改。在整风中按着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和思想上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对11名职工给予了纪律处分。刑事处分的1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