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场总局领导时期(1976年11月—1984年)第一节 兵团体制改革后的政治和经济 一、深入进行一批两打三整顿,肃清流毒和影响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国家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厂党委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与他们有牵连的人和事,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
粉碎“四人帮”后,压在全国人民心头的对“四人帮”的深仇大恨一起进发出来。在全厂展开了深揭猛批“四人帮”反革命罪行的斗争,开展了群众性的“三大讲”活动,大讲“四人帮”横行时期党受其害、国受其害、厂受其害、身受其害的深仇大恨;大讲同“四人帮”斗争的经历;大讲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和体会。对“四人帮”妄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反革命阴谋进行了揭发批判。
1977年12月,党中央做出的解决黑龙江问题的决定传达贯彻以来,我厂的揭批查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8年1月10日厂党委做出了打好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的部署,掀起了揭批查新高潮,在全厂传达学习党中央对解决黑龙江问题的重要指示,联系工厂实际,深入批判了“四人帮”推行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这个反革命政治纲领,狠肃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基本分清了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和政策界限,认清了他们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狰狞面目。
在揭批查运动中,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规定的范围,在全厂开展了清查工作,发动群众回忆、揭摆“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在我厂各方面的表现。对揭摆出来的与林彪、“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的线索,采取群众运动与专门班子相结合的方法,一一给予查清。
到1978年8 月23日,厂党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双打运动的计划”,计划根据省委和总局党委的指示精神,自9 月份在全厂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以清理打砸抢为突破口的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资本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的“两打”运动。党委把“两打”斗争做为全党的大事来抓,党委副书记袁武烈同志亲自抓,分工政治工作的副书记王方培同志具体抓,揭批查办公室就是“两打”办公室,并对办公室的力量做了必要的充实。在这场运动中,根据中央(1978)48号文件精神,对全厂十六名犯有打人错误和有过激行为的人进行了清理,给他们创造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说清楚自己的问题事实、错误根源,思想动机。特别是12月4 日至9 日,党委召开的有各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和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运用“三大讲”的形式,揭批林彪、“四人帮”,肃流毒治内伤,各级领导放包袱,重点促进干部中犯有打砸抢错误的人洗手洗澡,检查自己的错误,会议开的很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批评教育,大多数取得了群众的谅解,予以解脱出来。对其中少数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按照党的政策,给予了免职处理。同时,积极做好受伤害同志的工作,鼓励他们顾大局,向前看,以安足团结为重,把帐往林彪、“四人帮”身上算。出现了不计较个人恩怨,以革命利益为重,积极帮助有打砸抢问题的同志弄清错误事实的好局面。对一些管钱、管物单位,进行了清库查帐,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在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进行了初步的“三整顿”。
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抓紧了对“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平反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左倾路线影响下,全厂制造了十起冤假错案,按照省委(1978)108 号文件,查清了问题,党委于1979年1 月2 日召开平反大会,公开为深受林彪、“四人帮”左倾路线迫害的59名同志在政治上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其中:有以所谓“走资派”、“漏网走资派”被揪斗的张立德、孙建平、李凡智3 名同志;有以所谓“现反”等罪名而遭到打击迫害、被揪斗的刘云山、王葆英等12名同志;有以所谓特嫌、叛徒和重大历史问题而遭到打击迫害的陆春年、关亦杰等24名同志;有以其他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打击迫害的邹本业、张新海等20名同志。从而,伸张了革命正气,振奋了人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工厂给122名同志改定了成分。
在几年的时间内,对文化大革命前的各种案件也都进行了认真的复查。
通过揭批林彪,“四人帮”的伟大斗争,经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讨论,对文化大革命中以下几个问题搞清了路线是非:
一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厂党委,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占主导地位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好的,方向道路是正确的。因此,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影响下,一些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夺了工厂的党政财文大权,使老干部靠边站,是错误的。
二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领导干部站队亮相,在客观上起到了挑动派性,全面内战,分裂革命队伍的作用。几位老干部对这一历史情况莫不感到痛心。
三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清队中,违背党的政策,以“走资派”,“恶攻”,历史问题及其他莫须有的罪名错揪错斗59名同志,占全厂职工总数的6%,严重地打击了一大片,混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颠倒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敌我关系,流毒影响甚广。
四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打砸抢问题,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全厂犯有打砸抢错误的人,目无法纪,对革命同志私设公堂,大搞逼供信,实行法西斯专政,伤害了同志。
五是我厂在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中,举办了展览,多次召开理论讨论会,邀请假典型《江帆》小组来厂讲用,流毒全厂,对职工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二、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整顿企业管理
以早日把我厂办成大庆式企业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工厂于1977年6 月14日颁发了“迎春农业机械厂工业学大庆规划”,提出了“举旗抓纲学大庆,全厂拼命齐奋战,生产任务要翻番,二年建成大庆式厂,为农业发展做大贡献”的口号,规划中提出了五项措施:
一是狠抓班子建设,建设一个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坚持“三要三不要”基本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
二是学习大庆,把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运用到工厂实际,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一支又红又专,过得硬的铁人式的革命化队伍:
三是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623万,利润50万,其中上交利润35万元;建成活塞、气门、标准件三条生产线5建成拖车、活塞、锻造三个车间。
四是贯彻执行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办好社会主义企业。
五是坚持“五·七”道路,积极发展文教卫生和商业,努力建设一个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厂区。
由于受“左”的倾向的束缚,当时党中央对发展国民经济工作求成过急的影响,所提出的口号、措施、建设项目是不切合实际的。表明经过十年动乱,急欲大发展,但步伐太快有失坚实稳健,必然欲速则不达。但是,工业学大庆运动对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是不可抹灭的。曾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厂党委1977年7月20日做出决定,对在上半年工业学大庆运动中表现突出的16个集体,27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到1973年4月30日,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王方培为主任,以厂革委会副主任任荣超、政治处主任刘云山为副主任的工业学大庆办公室,在党委领导下,具体组织领导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交流经验,检查工业学大庆规划的落实。
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按照一批两打三整顿的要求,对企业管理进行了整顿,对原有的迎春农业机械厂厂规,各科室岗位专责制等厂规及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于1977年5月颁发。
三、贯彻工业三十条,加强企业管理
1978年5 月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工业30条,使我们厂加快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有了遵循。党委十分重视这个决定的贯彻问题,在全厂开始贯彻试行。重点抓了以下各点;第一,转变机关作风,加强生产指挥,各科室急生产之所急,面向基层,到现场解决问题。第二,加强设备管理,严格规章制度,狠抓文明生产,建立与坚持周末检查制度,开展了流动红旗和文明生产奖状,同时抓住违犯操作规程并造成损失的典型给予经济制裁,引起了广大职工对设备保养的重视,设备完好率有了显著提高,全厂设备完好率在76% 以上,搞的比较好的一、二车间完好率更高些。第三,普遍建立起了五大员制度,对加强企业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通过揭批林彪、“四人帮”,冲破了他们设置的“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的禁区,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对工人和辅助工人,机关人员分别实行定额超额奖和综合奖制度;对集体操作活塞生产线,根据他们的特点,试行了全线定额集体超产计件奖。全厂出现了学大庆人三老四严的精神,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的可喜局面。
五、努力奋斗三年,生产高速发展
粉碎“四人帮”三年以来,随着“一批两打三整顿”的胜利进行,清算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贯彻工业三十条,特别是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意气风发,同心同德投入四化建设,使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工业生产三年中是持续上升的,总产值由1976年的402 万元,到1979年的748 万元,增长了346万元,增长86.5%,1977年至1979年3 年平均每年比1976年递增214.7 万元,递增53.4%.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76年的4,442元,1979年提高到7,312 元,提高 2,870 元,提高64%,1977年至1979年3 年平均每年比1976年增长1534元,高是34.5%,工人劳动生产率由1976年的5,552元,到1979年突破土万元,达到11,686 元,提高6,134 元,提高110%, 1977年至1979年3 年平均每年比1976年提高60%。产值,劳动生产率都创造了建厂后1960年投产19年以来的最好水平。经营成果年年有比较理想的利润,1977年实现53万,1978年实现66万,1979年实现 33万,三年平均实现的利润比1976年的37万提高了37%。产品质量逐年稳定,1979年铸铁、铸铝、机加、活塞冷加工合格率都在88%到98%之间。
基本基设1977年至1979年3 年共完成投资额85.6万元,竣工面积9,979 平方米,1978年六车间2,269平方米竣工,民房建筑继建厂初期的土木结构房,及后来的砖瓦低矮房之后,于1978年进入第三代——结构合理,宽敞明亮的民房。
工厂生产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客观因素对工厂有利是重要的。在这几年中,在计划体制上,仍然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任务饱满。生产出的产品统购包销。这些对企业来说是习惯了的。但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发展生产所走的路子是对头的,执行的政策是正确的,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得当的。1977年后4 个月,针对头8 个月欠产很大,计划450 万,8 个月只完成产值159.6 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5.4%,利润计划20万,实际经营盈利5.1 万元的实际,厂党委决定全厂总动员,大干4 个月,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的大会战,全厂由原来的3 班倒改为每班12个小时对班倒,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到年底完成产值任务479 万元,实现利润五十三万元。到1978年根据国务院和总局的文件精神,实行了定额超额奖,开展劳动竞赛,贯彻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的原则,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1978年4 季度全厂生产会战中,由于实行了奖励制度,职工在室外冒着严寒投入了拖车总装任务,速度比往年提高四分之一。1979年更为明显,生产任务比上年增加15%,而人员由于大量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减少。正是由于实行超产奖,有效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截止11月25日,提前35天完成国家计划,到年底超额8%完成了国家计划。
附:1977年——1979年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1977—1979年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