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的转机 一、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总局工业局,于元月十日下达1982年经济承包任务,给我厂指标为:按净利益包干基数亏损80万元。之后于1 月15日工业局关于下达直属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规定中,对我厂实行亏损包干,定额补贴,超亏不补,减亏留用。
根据总局对我厂的经济承包政策,在总结1981年成本包干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至6月对生产任务比较饱满的生产车间实行了以“成本包干,节余提成”为内容的经济责任制;9至12月份实行了重点产品成本包干。调动了机关和车间的积极性,机关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积极配合,机关为车间的经济承包创造条件,按月及时下达承包指标,车间又进一步把指标分解到工组,有的落实到人,这样把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同每个职工的利益联系了起来,全厂上下关心生产经营的人多了,讲经济核算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人人讲核算、讲实效,讲节约、不计劳动时间的局面。五车间承包120台喷雾机和80台喷雾机泵的生产,上半年没承包时每台喷雾机单位成本高达7,800元,每生产一台销售亏损3,700 元。承包以后,他们积极降低成本,实行两班对倒,作业时间延长到12小时,工时费用大幅度降低,使这项整机产品,比上半年实际成本每台降低了3,700元。一车间承包的40吨龙门吊,厂按利润留成办法把全部生产费用包给他们。加快了生产进度,为工厂增加了43万元的销售产值,其中 1982年当年25万元,赢得利润7.2万元。事实雄辩的说明,经济承包一包就灵,包与不包大不一样。2—6月进行了经济承包,6个月亏损33.8万元。而7至8月份两个月没搞承包,一下子就亏损了31万元。9至12月份又进行承包,结果盈利2.6万元。承包与不承包的经济效益形成了鲜明对照。
二、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企业的制度。
要调动企业和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在经济方面要把企业经营好坏与职工的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这通过经济承包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政治方面要使劳动者拥有实际的经营决策权,这要通过职代会的形式,吸收职工参加企业的管理,使职工有充分的民主权利。1981年中央下发了 24号文件:《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后,我们贯彻执行了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领导原则,特别是1982年以来,在推行与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有了一些突破,依靠职工群众解决了企业的一些根本问题。凡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分配、生活等方面属于企业能够决定的重大问题,都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使代表拥有实际的民主权利,使职代会真正成为有审议权,决定权、监督权和选举权的权力机构。1982年1月份召开了五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针对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经济亏损的困难局面,讨论确定了振奋精神扎实干,完成销售产值400万,减少亏损30万,度过难关求发展的思想;九月份又召开了五届二次职代会,针对头八个月经营亏损已经超出50万元,要完成年度销售计划问题很大的危险情况,代表们集思广益,共商实现年初定的奋斗目标的大计,确定年初职代会提出的思想不变,做出了大会决议,采取了十项有力措施,迅速变成了全厂上下的实际行动,保证了全年销售产值400万,亏损在80万基数上减少亏损30万目标的实现。以后每年都坚持召开两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行政工作报告等,讨论确定企业中的重大问题。1983年2月召开的五届三次职代会,讨论并完善了1983年的经济承包方案,讨论明确了党委确定的“十二大精神作指南,开拓奋战八三年,520万产值必须完,力争实现620万,扭亏为值盈30万,开创工厂新局面”全年的生产财务奋斗目标,八月份召开了五届四次职代会,讨论确定了全厂齐动员,大干八、九月,提前拿下产值620万,力争全年实现750万。1984年二月召开了六届一次职代会,讨论确定了这一年的经济承包方案,对1984年的生产任务统一了思想认识,保证实现产值660万,争取700万,销售产值800万,纯盈利32万;明确了党委提出的全年的工作指导思想:“立志改革迎挑战,继续奋战八四年,广开门路多增产,实现利润32万”;8月又召开了六届二次职代会,集中讨论了改革问题,审议通过了厂长给3%的职工奖励晋级和企业自费给15%的职工浮动升级。
三、进行面上的企业整顿
1982年3月29日,厂党委和厂部联合做出部署,提出了面上企业整顿方案。面上企业整顿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央(1982)2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按照中央二号文件精神和总局整顿方案的要求自行整顿,着重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把基础工作搞扎实,建立经济责任制,逐步推行“三全”。搞好经营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在方法上两个文明一起抓,既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又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生产建设计划的完成为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要把打击经济领域里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决定性环节,以实现“三个决定性好转”为目的,单项治理,逐步整顿,分项进行,抓住重点,凡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积极主动、一项一项的解决,以保证1982年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销售产值400万,减少亏损30万,为走上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全面整顿的目标打下基础。
经过从1982年3月到1983年9月一年半时间的面上企业整顿,集中抓了六项工作:第一,改革机构。根据面上企业整顿内容和总局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机关职能机构进行了改革,在1981年底把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的12个科室合并为八个的基础上,又于1982年8月份将原来的8个科室,改建为生产、经营、行政三个办公室,按照业务性质,分别是:生产办公室、主管生产、计划、技术、销售、质量检验等业务工作;经营办公室,主管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等业务工作;行政办公室主管厂办、基建、总务等业务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教育办公室。党委工作部门,根据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设立了党委办公室和经济政策研究室。同时,七个生产车间由连级升格为科级单位,这样,机关职能部门的设置,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由过去的生产、销售、技术、检验、动力,财务、劳资、安技、物资、管理、基建、厂办12个科室;党群部门由过去的组织,宣传、纪委、工会,团委五个部委;以及公安、法庭、武装部三个公安武装部门,共 20个职能部门,改革后新建、保留了14个部门。第二,调整了领导班子。按照四化的要求,对厂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有三名副厂级干部先后办理了离休,有一名厂级领导退居二线当顾问。同时选拔了两名副厂级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使厂级领导班子的年令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第三,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四,健全了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制度,1982年在推行与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有了一些突破。第五,对职工进行了培训,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素质。第六,对党员进行了系统的教育,1982年 10月——11月,以十二大精神和新党章为内容,对全厂党员进行了训练;1983年4至7月,利用党日活动时间,进行了新党章的补课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加强。1982年,一车间、五车间两个党支部评为先进党支部。有九名党员被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在全厂表彰的95名先进个人中,有党员38名,占40%,全厂树立的六名标兵都是共产党员。
四、重视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
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为使工厂能够求得生存,度过难关,加强了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在调查研究,对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开发了五吨拖车,并进行了设计改进,使之性能可靠,造型美观,提高了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开发了喷雾机,在一九八一年试制成功的基础上,1982年又做了进一步改进;1981年以来,研制成功 2400吨,1000吨,500吨,390吨、200吨不同容量的金属波纹粮仓及其配套设备系列产品;制造了采金船整套生产黄金设备。为生产形势的好转,乃至今后的发展,建立了可靠的技术储备,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生产经济开始回升
1982年,认真总结了1981年生产下降,经营严重亏损的经验教训,在经济工作中把指导思想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和加强经营管理为主的轨道上来,进行了面上的企业整顿,推行了经济责任制;在政治上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的抓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生产、经济回升的好形势:总产值完成446万元,比上年的301万增长了145万元,增长了48%;销售产值完成440万元,比上年提高90万元,提高25%;经营成果在总局下达亏损包干80万元的基数上减少亏损33万6千
附:1982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1982年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元